雙方針尖對麥芒,誰也不做絲毫妥協。
從本質上說,大家的想法都一樣,都想先打敗不共戴天的內敵,才能傾全國之力心無旁騖的去抗外敵。可問題在於,以消滅對方為前提,再去抗戰,對手怎麼可能願意妥協呢?
既然如此,圍剿和反圍剿就必須打下去。蔣介石的中央軍自然不可能大量抽出來抗日。
不過,對於廣東派,蔣介石的手段就柔和了很多。既然***人已經打進來了,黨內鬥爭不同於剿共,沒那麼你死我活的。而且這個時候,黨內再打內戰,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於是,南京和廣州商定,各出三人,在香港開始談判。
不過,談判可沒那麼容易,廣州方面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那就是蔣介石必須下野。兩邊爭得火星四爆,關鍵的問題固然一時難以談攏。但有一點卻很快談出了結果。那就是調整京滬衛戍組織。
廣東方面提出這個問題,實在是因為被蔣介石玩怕了。不說這次胡漢民赴蔣介石的家宴被扣,29年那陣,掌握廣東的李濟深,也是應邀到南京和蔣介石會面,***四大元老作保,保證安全,結果二話沒說也被蔣介石扣了。蔣介石這樣的信用指數,不管他怎麼打保票找中人,誰都不敢去南京和蔣介石和談。
要想兩邊合流,到南京組織統一的『政府』。除非一個辦法,駐紮在南京上海一帶的軍隊相對中立。
兩邊的代表想來想去,還真有這麼一支軍隊符合這個要求,能被兩邊都接受,那就是第19路軍。
這是因為,首先,19路軍的掌門人陳銘樞,是站在蔣介石那邊的。這位陳銘樞,還在27年蔣介石搞清黨時,就脫離武漢『政府』,跑去支援蔣介石,很得蔣的信任,這次,陳銘樞還是南京方面的三名談判代表之一。所以,他的部隊接防京滬,蔣介石放心。
而另一方面,第19路軍是廣東軍隊,陳銘樞本人也是廣東人。19路軍發源於北伐時的葉挺鐵軍第4軍第10師。北伐時,廣東軍隊第四軍出了兩個師,一個是張發奎的12師,另一個是陳銘樞的第10師。寧漢分裂,師長陳銘樞投奔蔣介石之後。繼任的師長叫蔡廷鍇。這位蔡廷鍇還被同鄉葉挺一起拉入夥,參加了南昌起義。還作為南昌起義軍的前鋒首先南下。
只不過,不過一出南昌城,這個蔡師長就清理掉了手下的***員,帶隊跑到福建去了。很快,身在南京的老長官陳銘樞派了一個蔣光鼐來收拾部隊,大夥一起開回廣東。幾經轉戰,這個第10師演化成了第19路軍。雖然十九路軍的老長官是支援蔣介石,但畢竟十九路軍是廣東出來的軍隊,軍官家屬、親朋好友在廣東的還很多,怎麼著,也不會對廣東方面的要人下手。所以,19路軍警備南京,廣東方面也放心。
就這樣,南京和廣州方面還沒談出多少結果,第19路軍倒是先接到命令,接防南京上海。
中國學生一向富於愛國傳統,九一八事變發生,東北大片國土淪陷,學生們不可能不奮起抗爭。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卻讓蔣委員長感到十分煩惱。
9月24,上海各大學抗日救國會代表到南京請願,蔣介石日記中即有“上海學生狂激”之語。緊接著,南京中央大學學生1000餘人到***中央黨部請願,其後,又到外交部請願。外交部部長王正廷因為和日方的交涉全無結果避而不見學生們,這引起了學生憤怒,他們衝入王正廷的辦公室打砸,並且還打傷王的頭部。
感覺萬分委屈的王正廷,馬上向蔣介石辭職,雖經蔣介石再三挽留,可是王正廷鐵心去職,表示要專心做好奧委會工作。蔣介石無奈,最終只好同意王正廷辭職。
第二天,上海復旦大學學生5000餘人又到達南京,會同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等校學生到國民『政府』請願。蔣介石雖然認為,“其必為反動派所主使,顯有政治作用。時局嚴重已極,內憂外患,相『逼』至此,人心之浮動好『亂』,國亡無日矣!”可是為了儘快平息學生們的憤怒,也對國內輿論有個交代,蔣介石接連線見進京請願學生數萬人。
蔣介石在給學生的講話中聲稱,“本席亦抱定與國民共同生死之決心。以諸葛孔明出師興漢、嶽武穆盡忠報國自況”。又稱,請願分散『政府』精力,要求學生返校讀書;如願從軍,可編入義勇隊訓練。當日,學生大批返滬。
這使蔣介石略感安慰,日記雲:“青年愛國,知守法紀,豈非一最好現象耶!”“數日以來,對各地來京之學生接見訓話者約二萬人,餘可謂用盡精力以應之。幸未發生事故,且受〔收〕幾分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