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全部開發出來了,總計有75萬畝以上,達五萬多公頃的水田。
這些虹吸站,先是把渾濁的黃河水引到一處低窪地,或者是人工修建的大池塘,讓泥沙沉澱,然後再透過渠道,把清水引到主水渠中去,農田管理者可以透過控制主渠道通往各個分支渠道的水閘,把水流分配到各塊田地中去。多餘的水,則在下游分段再流回黃河中。
在一些大型低窪處,還建起了魚塘,養殖黃河鯉魚。
按照農委會的改良土壤的計劃,每年冬季,要放幹這些泥沙沉澱池和魚塘的水,人工清理於土,把這些féi沃的淤泥運到山上新開墾的梯田上造田。
在綏西河套地區就更方便了,那裡地勢寬闊,馮銳和曹瑞芝等人計劃明年在那裡直接把大量黃河水注入低窪地和已經半沙化的低地,要利用黃河水泥沙含量大的特點來於田,如果一切順利,不僅可以造出幾百萬畝的良田,甚至還可以極大地改善那裡的氣候環境,防止沙漠南移。
這個計劃讓宋哲武十分驚歎,也讓宋哲武想起了在他前世那個著名的引海水改變西北沙漠的雄心勃勃的計劃,只可惜經過論證,前世那個計劃流產了。
如果從河曲沿河一路南下,這幾百裡的河灘稻田和幾十個大型魚塘,讓人感覺好似來到了江南水鄉。
沿著從河曲到柳林這75萬畝河灘水田的邊上,順著山腳,按照自然地勢,已經修建成了一條寬8米的土質公路,主要就是為了運送人員、féi料,以及收穫時的人員物資運輸。
這條公路的東面山坡上的景象和河灘又有不同,沿山修建的平整的梯田,在山坡上層疊而上,耐寒高產的yù米高粱豎起片片青紗,高高揚起的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