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1 / 4)

小說:1926之崛起 作者:京文

楊虎城在平定雷中田叛luàn後,向蔣介石保舉他的親信孫蔚如任甘肅省主席,想要把陝甘兩省一舉納入囊中。而蔣介石僅僅任命孫蔚如為甘肅宣慰使,這讓楊虎城明白,蔣介石還是對他不放心,能有宋哲武這個這個強援做朋友,在這個時候是絕對必要的。

不過,心思細膩的楊虎城並沒有通知宋哲武,而是帶著他的十七路軍總參議杜斌丞、十七師師長孫蔚如、陝西省政fǔ秘書長南漢宸、副官閻繼明、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和培華nv子染織科職業學校籌建主任王子元、陝西建設廳和水利廳廳長李義址等一行人,微服前來太原行署。

深藍昨天食言了,回來的太晚,今天盡力補上。感謝“血狼少將”、“xiǎo胖”書友的月票

第四百六十章抗戰楊虎城來了(三)

第四百六十章抗戰楊虎城來了(三)

楊虎城一行人是從河津過的黃河,經臨汾、介休、汾陽、榆次等地,一路來到了太原。

這一路的觀感,不僅讓楊虎城大開眼界,更讓楊虎城感慨萬千。

臨汾到介休這一段,處於臨汾盆地,都是平原,自古就是山西的大糧倉。這裡河流眾多,自然條件非常優越,田裡的農作物長勢也都非常不錯,就是田間勞作的農民們的氣sè也很好。而楊虎城最在意的災民,竟然一個也看不到。這同陝西比起來,雖然僅是一河之隔,也簡直是天壤之別。

在陝西,今年旱情已經緩解,多數撂荒的土地都已經播種,現在莊稼的長勢也還可以,可是畢竟夏糧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下來,需要賑濟的災民還有很多,就是西安城內災民也是隨處可見。

可是過了介休後,就進入了太原行署的地域。楊虎城發現,太原行署的情況於臨汾等地的情況又大有不同。

這裡田地間水利設施十分完備,幾乎是每一塊田地都有水渠連通,地裡的莊稼長勢也更好。農民出身的楊虎城,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看到過長勢這麼好的莊稼了。他看得出來,一個大豐收是絕對跑不了的。

這裡在田間勞作的農民相對要更多一些,不過幹農活的人中,青壯年相對要比臨汾那裡的要少,十幾歲的孩子更是一個也見不到。不過,那些勞作的農民情緒倒都是很好,田地間歡聲笑語不斷。

李義址去和幾個老農攀談後告訴楊虎城,這些地都是農民們用北方投資發展銀行和太原商業銀行的貸款購買的土地,他們這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眼看著今年會大豐收,情緒自然是好。

至於沒有多少青壯年做農活,這是因為現在農活不是很忙,青壯年們都去參與修建公路和在新建的工廠做些短工,補貼家用。而孩子們則都在上學,太原行署有法令,所有適齡兒童青年都必須要接受最少是初中的免費教育,如果誰家的孩子不去上學,家長是要受到處罰的,甚至村長也要受到連累。

至於太原行署接收了大量的災民,可是為什麼卻一個也看不到?

農民們告訴李義址,只要有災民來到太原行署,都會被太原行署民政廳登記造冊,然後根據災民家庭情況,把他們家裡的勞力推薦給招工的工廠和築路工地,或者安置到示範農場,以及到綏西開墾荒地。近期大量到來的災民,據說是都被送到北méng去實邊了。

災民們剛到時,都會由民政廳在各地的辦事處按照災民家庭人口數量,發放一個月的口糧,在災民們有了生活來源後再還上。不過,現在去北méng實邊的災民,聽說是免費供給三個月的口糧,而且還在北méng免費提供給住房,現在災民們多數都去北méng了。

對於太原行署這種應對災民的辦法,楊虎城認為很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災民安排相應地工作,待災民有了收入後再還上,太原行署耗費的糧食並不多,就安置了大量災民。

路過武宿時,楊虎城被天空中時常低空飛過的戰機深深地吸引住了,聽人們說武宿有一個第四路軍的大機場,光飛機就有好幾百架,這讓楊虎城吃驚不xiǎo,中央軍也不過僅有幾百架飛機,宋哲武竟然也有這麼多飛機?

楊虎城很想去開開眼界,見識一下宋哲武的飛機。可是離武宿還有十幾裡,就被衛兵攔住,告訴他們前面是軍事禁區,沒有證件不得通行,楊虎城只好很遺憾地去太原。

離太原越近,就越能感受到濃濃的商業氣息。太原東關外直到南郊的xiǎo店這一帶,是太原行署主任何其鞏根據宋哲武的建議,劃定的工業區,新建的工廠要儘可能地集中在這一地區,以後如果工業區面積不夠,也只准向南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