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切實掌握吉林的軍政大權,以免被心懷不軌之徒加以利用。
第二、委任張作相全權負責吉黑兩省的軍政事務,統一指揮兩省軍民抵抗日軍入侵。
張作相軍事能力很一般,這一點宋哲武很清楚,不過現在也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回東北主持抗戰。
在吉黑兩省,受張學良打壓的資歷老的奉系軍人很多,一般的人去了根本就壓服不了這些綠林出身的元老們。在這些人中,其中資歷最老的就是現任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的張景惠。
張景惠,字敘五,1871年生於遼寧臺安縣八角臺一個農民家庭。張景惠青年時代,跟隨其父賣豆腐為生。他善於結交朋友,經常出入賭博場上。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統治在東北陷於癱瘓狀態,各地草澤梟雄,一時乘機而起。張景惠也趁機拉起大排,由八角臺商務會長張紫雲出面,幫助他在八角臺鎮成立自衛團,張景惠自任團練長,為本鎮的商號富戶看家護院。
1901年臘月三十夜半,張作霖被土匪金壽山偷襲。張作霖攜帶妻女率眾突圍,逃到了姜家屯,繼而又逃往八角臺。在逃往八角臺的途中,身懷六甲的趙氏在馬車上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張學良。當時,張作霖本想借道八角臺投奔在遼南的馮德麟。
可張作霖在八角臺卻被商會會長張紫雲和張景惠留了下來,因為張作霖、張景惠二人一見如故,張景惠甘願將八角臺自衛團首領讓給張作霖,他自己做張作霖的副手。
這對於窮途末路的張作霖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張作霖也從此對張景惠很是感激,雖然張景惠能力一般,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不管張作霖的官升的多高,張景惠都是張作霖的副手。
直到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景惠被張作霖委以重任,擔當奉軍西路總司令。但張景惠指揮無方,西路軍被吳佩孚打得大敗,導致整個戰局因西路潰敗而敗,東北軍不得不全軍退回關外。損兵折將的東北軍內少壯派將領再也忍不住了,群起攻之,都主張殺張景惠。張景惠不知張作霖是什麼態度,嚇得不敢回東北,只好寓居北平。
如果僅僅是在北平閒居,張作霖也不會多計較,等過一段時間,東北軍內風平浪靜,他還會再把張景惠找回來。可是張景惠在直系曹錕賄選為大總統後,受邀擔任直系國道局督辦,這讓張作霖很氣憤,也從此對其開始疏遠。
1925年冬,張景惠因母病故,不敢回東北奔喪,求張作相、吳俊升說情,張作霖乃準其回籍治喪。張景惠回來先到瀋陽,見到張作霖就痛哭流涕、叩頭謝罪。張作霖念起當年的情誼,不僅原諒了張景惠,還頂住壓力,委其為奉天督軍署參議,作為張作霖的代表,奔走於京、津之間。1926年以後,張景惠又先後被張作霖委任為陸軍總長、實業總長,可以說張作霖對張景惠可謂仁至義盡。
1928年6月4,張景惠隨張作霖返奉,在皇姑屯張作霖被炸身亡,張景惠也身受重傷。
因為張景惠在易幟問題上和張學良相悖,而且張學良也一向看不上平庸的張景惠,遂在東北易幟後,張景惠被張學良打發到南京,任軍事參議院院長這個閒職。不過,中東路事件前,在張作相等人的勸說下,張景惠又被張學良找回了東北,任命張景惠為東省特別區長官。
東省特別區是中華民國時東北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位於黑龍江、吉林兩省裡面,原為東清鐵路附屬地的區域。1896年與1898年,俄國透過《中俄密約》和《旅大租地條約》,取得在中國東北境內修築與經營鐵路的權利。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逐漸收回鐵路附屬地的管轄權。1920年3月中東鐵路工***罷工後,中***隊解除鐵路沿線俄軍武裝,接管路務。10月31日北京『政府』收回司法權,頒佈《東省特別區法院編制條例》,規定中東鐵路沿線11公里範圍內歸東省特別區管轄,是與吉林和黑龍江並行的省級單位。
東省特別區管轄的地區,以哈爾濱為中心,東至綏芬河,西至滿洲里,南至長春寬城子。全區域共分5個區,每區設總署、分署及派出所、分駐所。哈爾濱為第一區,管轄道里、八區、三十六硼、南崗、馬家溝、香坊、顧鄉屯等。
雖然張景惠無能,可是因為他長期擔任張作霖的副手,在東北軍裡的元老當中還是很有威望的,現在在吉黑兩省的這些旅長們沒有人有資歷能壓得住這個張景惠。而且這些旅長們平時互不統屬,互相之間誰也不服誰,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坐鎮,在吉黑兩省的這十來萬東北軍就是一盤散沙,肯定會被關東軍逐一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