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閻錫山氣急敗壞地跑回太原後,立刻召集心腹幕僚們商議如何對付蔣介石。最後眾人一致認定,蔣介石現在是想一心至閻錫山於死地,蔣介石和閻錫山之間以無迴旋餘地,閻錫山再在蔣介石和各地方勢力中間左右逢源,想在蔣介石那裡多勞取好處,已經不可能了。
他們還認為,幾年來閻錫山利用各派勢力和蔣介石換取好處,蔣介石更是利用閻錫山幫他穩定北方,讓反蔣的各派勢力無法結成聯盟,以便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蔣介石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徹底解決所有地方實力派。
他已經解決了桂系,打殘了西北軍,又順利豐掉了唐生智的第五路軍,現在就要對晉綏軍動手了。因為只要再除掉晉接軍,關內就再沒有一個地方實力派有實力和蔣介石對抗了,各路力量最後都會在蔣介石的武力威壓下乖乖地交出手中的武裝,聽憑蔣介石的宰割。因為沒有一個實力派會傻到自以為有比桂系、西北軍和晉絡軍更強大的實力。
閻錫山雖然心裡暗怪這些“事後諸葛亮”們早不說這話,可他心裡還是十分贊同幕僚的分析,這些他在回山西的路上已經想過。
李宗仁因為在廣西經營多年。雖然一度跑到香港,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藉著李明瑞投奔凝。的機會,又和蔣介石名義上言歸於好,堂而皇之地回到廣西。
可是桂系已經元氣大傷,要想重現昔日之勇,沒有五到十年是絕不可能的。只要蔣介石現在願意,他甚至不必動用中央軍,只用廣東的部隊和湖南何鍵、雲南龍雲的人馬,就可以把李宗仁重新趕出廣西。
西北軍在弗復集和石友三這兩個絕對主力出走,以及鄭大章、楊虎城、馬鴻逸等幾個雜牌將領投蔣,還有上次和以唐生智為首的中央軍和楊虎城等雜牌軍大戰一場敗北。現在已經僅剩半條命在陝西芶延殘喘,往昔不可一世的西北軍已經雄風不再。要不是唐生智臨陣反蔣,缺糧少彈的西北軍殘部恐怕早就灰飛煙滅了。
在解決完桂系和西北軍,蔣介石的第三個目標一定是他的晉綏軍,按他原先的設想,只要西北軍還存在,馮玉祥還在他閻錫山的手中,蔣介石就不敢拿他閻錫山怎樣,現在看來他可是大錯特錯了,蔣介石已經不把龜縮在陝西的西北軍放在眼裡,已經把目光瞄準了他閻錫山。
想到這裡,閻錫山不覺有些後怕,他還真得感謝唐生智這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呢,要不是有了他唐生智提前反蔣,他閻錫山就有幸成為被蔣介石打倒的第三人了。這也讓他閻錫山有了時間做到蔣的,四
可是倒蔣又談何容易?首先就是要把各個反蔣的地方實力派集結到一起,形成合力才有可能把羽翼已經豐滿的蔣介石趕下臺。這些尖力派們早已習慣各自為政,又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要是反蔣戰爭順利還好,一旦形勢稍有不利,立復就會出現樹倒糊孫散,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的境況。
再者,要反蔣,就要有人站出來挑起反蔣大旗,閻錫山一向認為出頭的橡子先爛,這也是他這十幾年來的一貫原則。
這個頭他可不願意露,如果有人可以出面,他甘願做隨從,真要把蔣介石趕下臺,他也有信心拉攏一些實力派把他自己推到上位;要是萬一反蔣失敗,他也隨時可以跳出這潭渾水,甚至反戈一擊求榮蔣介石以自保。可問題是,現在除了他閻錫山。偏偏就找不到這樣的一個人。
本來李宗仁最合適幹這個活,可是李宗仁經過內外打擊,現在不僅沒有這個力量,他也沒有這樣的威望了;馮玉祥就更不行了,它甚至還趕不上唐生智。不僅他的西北軍是一隻病貓,就是他本人的威望也因為他在段棋瑞、吳佩乎、蘇俄和功、蔣介石、汪精衛等多個陣營頻繁轉換、結盟毀盟,在各個實力派裡已經沒有絲毫威信可言,甚至他最親信的部下都投靠了蔣介石。要馮玉祥來挑起反蔣大旗,不用蔣介石的中央軍來打,估計那些實力派們自己就會主動投靠蔣介石,先下手為強。以防以後被馮玉祥賣了。
剩下的還有兩個人理論上有這個力量,那就是張學良和宋哲武。
這兩人都是兵強馬壯,張學良不僅有廣闊的東北做後方,還有比他閻錫山還要強大的經濟實力。不過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無法彌補的不足,那就是他們都還太年輕了,在這些自民國以來就稱霸一方的實力派面前根本就沒有號召力。
思來想去,冉錫山悲哀地發現,能有資格、有實力挑起這面反蔣大旗的只有他閻錫山了,不管他願不願意,要想躲過蔣介石砍向他的“刀子”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集合各個地方實力派反蔣,而這個人就是他閻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