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2 / 4)

小說:1926之崛起 作者:京文

蘇軍對決,甚至還把收復外蒙的功務都推給了蔣介石,讓蔣介石的國內外聲譽大振,這讓閻錫山十分氣惱。

雖然每次執行蔣介石的命令,都還要請示他,可閻錫山知道,這個,請示禮節的成分要多些。

不說別的,僅就收復外蒙這一件事。宋哲武的功績就無人可比,可蔣介石僅僅給他增加了一個師的番號而已,甚至連他打下來的外蒙都沒有交給他,反到是讓他的部隊負責外蒙的防務。

可是這個宋哲武就是沒有一句怨言。反倒是在哈爾濱的祝捷大會上大肆盛讚蔣介石,氣得閻錫山當時把中央日報都給撕了。

除了沒有地盤,單論軍力,宋哲武的第四路軍在國內絕對可以排在前三。現在。東北軍、西北軍、卑綏軍那個不是控有數省之地,可他宋哲武竟然連一個省主席還都不是。

不但宋哲武讓他看不懂,就是蔣介石在這件事情上的做法也讓閻錫山摸不著頭腦,就連西北軍的叛將韓復集也得到了蔣介石許諾的省主席。可卻僅僅給了為他蔣家人立下汗馬功

按趙不廉的分析,蔣介石不希望看到任何所謂的新軍閥出現,當然更不可能出力來扶植他。對於宋哲武這個新“軍閥”蔣介石完全是在利用他,當然不會給他足以發展壯大的一省之地,這從蔣介石沒有把外蒙交給宋哲武,而是從中央直接任命就可以看得出來。

至於宋哲武,趙不廉認為這是一個志向遠大的人,絕非目光短淺之輩,宋哲武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在忍辱負重,等待時機。否則就無法解釋宋哲武快速擴軍的舉動。

趙不廉的看法,閻錫山還是認同的。宋哲武不僅在軍事上很出色。甚至還可以稱得上很傑出,還很有經濟頭腦和政治眼光,這樣的人如果沒有遠大志向,那才是怪事!

雖然,趙戴文和趙不廉兩人在見過宋哲武后,都給他帶回來宋哲武表示投靠自己的態度,可是這個宋哲武讓他看不懂的地方太多,這多少還是讓他不能徹底放下心來。

比如,宋哲武給他的部隊的軍餉很高,不僅高出有些地方勢力幾倍。甚至也比中央軍多出一倍多。這在天津時閻錫山還可以理解,那時宋哲武怕招不到兵。就是在河北商震手下時,也可以理解,畢竟他的部隊是一支地方保安部隊。

可是在蔣介石給了他第四路軍的番號後,他仍然這麼做就有些讓人費解了。甚至在武漢招兵,還把新兵的家屬們帶到了沫源,負責安置。這那裡是招兵,簡直就是在賑災。這讓閻錫山看的目瞪口呆。

自古以來就沒有招兵還要管安置家屬的。況且這麼大一筆安置家屬的費用還可以招很多兵,宋哲武的所作所為不僅他閻錫山不理解,相信國內也不會有人理解。而且,這已經為宋哲武帶來了後遺症,據他的情報說,現在有很多災民都拖家帶口的跑到太行山,目的就是想讓自己的子弟當兵,自己一家人有飯吃,甚至還有住處。可宋哲武對於這大量災民,仍然堅持負責安置家屬。雖然他耍自己出錢為他們建住處。

宋哲武這樣做,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第四路軍的官兵會對他很忠誠,而且第四路軍從此再也不會缺兵員。

不過這要看宋哲武是否會有那麼多錢?現在各地災民仍然有大量的人在去沫源的路上,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宋哲武會撐不住。

雖然宋哲武這幾年大肆建設工廠。他的那些工廠也經營的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可以說是日進斗金,可也經不住他這麼折騰?

不過有一點閻錫山是看明白了。那就是宋哲武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能擁有一塊屬於他的地盤。

因為宋哲武竟然把一大批青年人安排進了太行行署,太行行署區域內的各個縣的官吏多數都在留用,根本安置不了宋哲武的人,可是他仍然把他們安置進去,這明顯就是要這些青年學生學習政務,積累經驗。為了以後管理他自己的地盤做好準備,這說明宋哲武對自己允諾他的河南很有興趣,看起來要拉住這今年輕人,給他一個省主席是必需的。

還有一件事也能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宋哲武竟然罕見地搞了一個,研究院,收攬了許多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這說明宋哲武想在有了地盤後。要大幹一場,在政務上也很想露上一手。

對於宋哲武想在地方上好好幹上一番的念頭,閻錫山還是很欣賞的。因為他自己就沒少在山西的政務上下功夫,地盤是根本,不把自己的根本經營好的人都是鼠目寸光成不了大器的。

閻錫山不放心宋哲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現在各個地方實力派都不斷派他們的代表來太原,和自己拉關係,可這個宋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