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2 / 4)

小說:千年軍國 作者:

而言之,這條盟約可以說直接擬定了日後宋遼之間的政治走向,同時也使得黃河北部的廣大區域內居住的平民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時機。

有鑑於面對北遼時候,趙宋皇帝和士大夫表現出來的軟弱,李德明這個好運小子在謀臣張陟(zhi)等人的主張下提出了同樣設定榷場的安排,這樣的示好態度當然得到了“財大氣粗”的趙宋統治者的好感,於是他們遏制了將門的求戰諫議,同樣在趙宋與黨項人的邊界上設立了榷場,同時還因為李德明的示好,正式冊封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加西平王銜。

於是在李繼遷死後,李德明的地位得到了穩固,只是他初承大位,極度渴望進一步得到族人認可並擴大影響力。這一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卻聽信了葛邏祿人和突厥人派出的聯合信使,同時不顧謀臣張陟等人的勸阻——聯合阻截西方歸來的“枺鼛ⅰ甭扌斬遊欏�

卻沒想到出了一個天大的偏差,遠方遷徙歸來的不是平常的野馬和黃羊,而是徵獵的荒狼。

……

時至今日,李德明深刻地認識到當初這個任性的決定有多麼魯莽,對比被絞死的卡迪爾汗,他能夠保住性命應該是天大的幸運,只是心中的悔意比草原上深不見底的泥沼還有幽深。

從孛羅城出發,過輪臺,沒有去伊州(哈密),而是縱穿炎熱的火州(吐魯番),再經瓜州,然後從沙州(敦煌)北部掠過,經行肅州、甘州、涼州(酒泉、張掖、武威)、眼見抵達會州(中衛),歷時一個半月,沿途的所見所聞讓李德明的心底忽左忽右,沒有一刻平穩。

不同於前次率軍西征,那時有突厥人和葛邏祿人包攬了沿途的借路事宜,這次迴歸東方,李德明幾乎是孤家寡人,頂多也就算是一個跟隨遷徙的見證者。他這次可是見證了這支隊伍的強悍與蠻橫,無論是兇悍的黃毛回鶻人還是偽善狡詐的歸義軍曹氏族人,都被羅開先的手下人打得狼奔鼠突。

李德明作為一個已經示意投誠的人,被羅某人擺在了旁觀者的位置,他本以為羅某人會在透過肅州涼州的時候對他有所借重,他也好為自己掙得一些籌碼,結果沒想到他党項人大統領作用根本沒能得到發揮。

羅某人的手下比他預想中的更為彪悍,一個臨時巡視的千人騎兵隊就敢於衝撞三五千人的回鶻人沙盜,並且還能配合友軍突襲圍剿,高鼻深目的黃頭回鶻種則或被殺戮或亡命大漠。

歸義軍的曹氏貴族更是不堪,只是帶頭的曹氏子弟被殺,幾千人的隊伍就此潰散,除了曹氏宗姓的幾百個親信拼死反抗,餘者盡皆投降,能夠逃到沙州的人寥寥無幾。

距離會州已經不足二十里,李德明心中的忐忑更甚,有的時候他甚至感覺自己無顏去見自己的女人和年僅三歲的幼子元昊,當然也包括那些不斷勸諫他的漢人幕僚。

急促的馬蹄本性靠近,一個大嗓門在李德明的面前呼喝道:“李將軍,將主有事相召,請李將軍移步!”

“頭前帶路!”報訊的人李德明認識,是羅某人身邊的漢人親兵竇祖承,據說在軍法處待了一段時日,最近剛被調到身邊的,看著一副粗豪的樣子,事實上就是個臉大心黑的粗貨。他這個寸功未立的“將軍”可得罪不起,趕忙隨口應承。

……

發號施令的羅開先正騎在公爵的背上,所處的位置一個不算很高的土坡,土坡所處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到北方一抹青色的建築痕跡——那是會州的所在。

按照老羅原本的記憶,這裡應該是在一個叫做中衛的小城市,是連線華北與西北的鐵路交通樞紐,是除去隴海線鐵路的最大交通咽喉要地。雖然他從未在這個地方停留,但卻不知中途路過多少次,只是……眼前這個小城雖然看著不大,卻是東來之後,看到的第一座帶有青磚圍牆的城池——孛羅城、輪臺城、火州、瓜州、肅州和甘州、涼州全是沙土夯制的土城牆!

透過望遠鏡的鏡片,眼前的這座小城雖然沒有後世的城市宏大,卻獨有一些草原上感受不到的文明氣息,那種屬於東方的文明氣息。

一種熟悉感從心底湧了上來,後世多數的城市為了所謂的城市建設,都已不再有古城牆存在,除了長安之外,多數城市都已經很難看到這種文化傳承的痕跡,而是變得千城一面毫無特色可言。即使變成了那個樣子,那些官僚們還在誇誇其談的稱自己為了建設地方付出了多少心力……

從軍之前,老羅也曾經是個憤怒青年,從軍之後,他就變得沉默了,曾經年幼時和夥伴們的牢騷話也被他放在心底默默深藏。

如今,當他親眼目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