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仔細的想了幾下,她和劉蕊不過是相逢不過數面,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丫頭會喜歡自己!
李凌面露凝重,李言玉便知道他並不是欺騙自己,躲到他的懷裡睡著了!
馮蘅和李言玉來離開莊園回了京城。
太子帶著皇帝的口諭和朝廷的大臣來到了城外,他們面見李凌以後說明了來意:他們要知道李凌因何要動用城外的軍隊,太子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作物居然讓李凌若如此重視。
“李凌,我等都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到此檢驗這幾種作物的果實,還請你不要介意!”。太子好奇的李凌問道。
“你可要想清楚啊,若是要你不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只怕這次皇帝不會饒了你!”。
“李凌,你身為李家軍的統帥居然拿軍紀開玩笑,難道你忘了劉宇剛剛是因何而死的嗎?或者是說所謂的軍紀是因人而異的,你這個統帥根本就是隻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等?”。
這群官員可都不是善茬,戶部的幾位侍郎還好說,他們也希望這幾種糧食如同傳說當中的一樣高產,給朝廷帶來新的希。
李凌的對頭也在這群人當中,他主動請纓,為的就是過來為難李凌。
只要李凌話中有一點疏漏他都會打蛇隨棍上,非要他承擔相應的責任不可。
“這個問題還是管理此時的先生來處理吧,他會給你們一個明確交代的!”。
經過幾日的辛苦勞作,士兵們已經將玉米晾曬好,番薯和土豆已經清理乾淨,並且稱了重量。
“各位大人,容我查查賬本!”。賬房先生第一次遇到這麼多的官員,他的手大批有些不利索,但是最終還是找到了答案,他用顫抖的聲音讀道:“玉米三十畝得糧一萬八千餘斤,合計每畝收成是六百斤,番薯二十畝收成是三萬四千餘斤,土豆兩千九百餘斤!”。
賬房先生洋洋灑灑的唸到,看到這些資料他真的很高興,也為自家主子自豪。
幾種作物都是麥子的幾十甚至是上百倍,若不是李大人慧眼如炬,只怕這些作物根本不會被運到大明來。
“這。。。。。。”。前來檢視的各個官員一臉的吃驚,他們根本不會想到李凌已經準備了各種資料,而且這些作物還是如此的高產。
戶部過來的幾個官員相互看了一眼。若是資料準確,他們一定要報請皇帝獎賞李凌不可。
“這些帳冊都是你們自己做的,你說生死就是啊!”。劉都督有些不屑的說道:“在沒有看到實物之前,我是不會相信這些記載的!”。
劉都督有些懷疑李凌,他完全相信這幾種作物比小麥產量高,但是也絕對不會達到這樣一個驚人的程度。
若真的如此,以前到過西方的大明子民怎麼沒有將這些作物帶回來,單單李凌慧眼識珠啊!
“這絕對不可以,倉庫已經密封起來,再一袋一袋的稱重豈不是很麻煩!”。
倉庫中的所有東西都是經過整理的,若想重新取出裡面的東西還有花費一番功夫,絕對不是他莊上的十幾個家丁能夠完成的!
“這有何難?難道只有你才能調兵過來嗎?我也可以的!”。劉都督高傲的說道。
他手中也是有兵權的,調集幾百人過來並不是難事。
“劉都督,父皇只是讓我們來向李凌詢問他動用軍隊的理由,並不是讓我們過來懷疑李大人的,我看還是算了吧,這幾種作物是不是向李凌所說的那樣高產來年自會知道,現在何必過多爭執!”。
太子殿下也為李凌說話了,他監視過李凌的種種異能,自然知道他是從不說謊的。
“太子,這件事情關係甚大,若李凌所說是真就應該表彰他,若是假的當然要加以責罰,怎可輕率行事?”。
劉都督依然不依不饒,只要是針對李凌的事情他都願意做。
他兒子就死在李凌的手上,他怎能不嫉恨?
就在雙方各抒己見的時候一群佃農走了過來,為首的正是前幾人來過莊子的那位老者。
“各位大人,能容老朽說一句不?當初我當也懷疑過,幸而李大人大度給我們釋疑,我們既親口嘗試過這幾種作物做出的美食,又見證賬房先生紀錄幾種作物重量的過程,我們可以保證李大人所言非虛!”。老者自豪的向幾各位官員介紹道。
佃農們只聽說有官員前來調查這些作物的事情,卻不知道當今太子也在其中。
“我也相信李凌不會向我等說謊!”。又一個官員站了出來為李凌吶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