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2 / 4)

小說:抗戰之紅色警戒 作者:痛罰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已經收起了不少更先進的實驗裝置的情況下。隨著基地的升級,二戰結束前的所有實驗裝置,這裡都提供。雖然兩套以後的價格都很昂貴,但卻是華夏急需的一些裝置。

特區各個大學的實驗裝置如此的完善就是基地科技中心的功勞。而先鋒軍在佔據北平後,孟享也把兩座科技中心在北平建造了起來。

戰區管委會下屬的科技部獨立管理著三個科學分院,一個工程院,一個社會科學院,一個自然科學院。表面雖然是中央科學院的下屬分院,但所歸攏的人才比總院的還多。兩座科技中心就是分歸工程院和自然科學院來使用。古人類研究所就在自然科學院的那座裡邊有專門的實驗室。

討要回北京人化石是在孟享看到裴文中的資料時想到的,當年裴文中主持了北京人化石的挖掘,是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者。去年從法國巴黎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返回國內,卻發現國內戰火瀰漫,沒有一處能安穩放置研究的書桌。

在先鋒軍攻克北平後,他就被邀請進了自然科學院中,繼續研究古人類學。

孟享對那些大牛都要一一過目的,以便和腦海中的記憶掛鉤。對於裴文中的名字有點印象,當看到北京人化石的訊息,他就一下子全想到了。北京人化石的丟失作為國人的一個遺憾,一直是個解不開的謎。美國人和日本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讓華夏人只能是一個旁觀者。

所以他理直氣壯的先來討要了。

相對的周口店的遺址也早早的被當做一處古蹟保護了起來。成了孟享批准的那一大堆名錄中的一個。

孟享的腦海中有不少處後世才發掘出來的文物,比如西安的兵馬俑、長沙的馬王堆、齊都的殉馬坑、四川的三星堆,即使是古人類文明也有河姆渡、半坡、良渚等遺址,歷史課本中的元謀人、藍田人更加的古老。

正是這些古人留下的遺蹟才勾畫出了華夏文明的燦爛畫卷,也補充上了現代華夏人缺失的一部分。

但很多遺址挖掘的條件並不成熟。現在保護文物的手段比較原始,又缺少資金、人員和精力。過早的挖掘出來,反而容易使它們暴露在空氣中氧化,失去原貌。明定陵就是一次不很成功的大規模組織挖掘。

所以考古中,不是急需的搶救性挖掘,一般是不展開的,留給條件更加成熟的後代子孫來挖掘。

而那一長串名錄中,正是一些比較急需搶救的。

比如北平拆遷改造過程中的古建築保護。

再比如安陽殷墟。

從王懿榮1899年發現了龍骨的奧秘後,龍骨就開始熱銷。在羅振玉08年追尋到了安陽,並在10年確定為殷墟之所後,小屯村一下子就喧鬧了起來。各類採盜活動不斷。

華夏的考古一項是躲在書齋裡的金石考究,從不去田野裡現場考古。第一次,但包括27年的周口店挖掘在內,這些都是當時的政府聘請外國學者主持或者中外學術單位一起合作進行的。

28年,傅斯年主持的殷墟遺址挖掘是華夏人的第一次獨立操作。

中央政府從28年開始到37年由傅斯年、董作賓、李濟等人的組織了開展了15次挖掘。尤其是以36年在h127坑中挖出的17096片甲骨收穫最大。

15次挖掘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陶、骨、石器等有價值的文物,慢慢的揭開了神秘的商朝的面紗。

但第二年,日本人就攻來了。

日本人佔據了安陽後,多次進行了盜掘文物。當先鋒軍攻過去的時候,就繳獲了一大批來不及運走的文物。

甲骨文作為華夏已知最早的成為體系的文字,有可能揭示華夏上古三代文明的謎團。每一片甲骨文的缺失都有可能錯過一條關鍵的資訊。而28年以前私人挖出的就有十萬片之多,而且在甲骨文不被眾人所知的龍骨時代,又有眾多的龍骨被磨成粉吃到了人肚子裡。後世在日本和美英等12國家手中還有26700片甲骨,讓孟享想到就痛心。殷墟的私人盜掘很嚴重,這使得必須及早把這裡保護起來。

現在在安陽小屯附近,雖然沒有考古學家進駐,但先鋒軍的軍隊卻已經進入了。

“我們現在到底算不算軍隊啊?”鮑餘牙哀嘆道。

“算”旁邊的鐘子齊頭也不抬道。

“可我們的軍裝和普通的先鋒軍不一樣,而且你看這個。”鮑餘牙指了指胳膊上的那個標誌,“看到了嗎?這上邊寫的就是警察。武警也是警察。”

“一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