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這給了他們蠢蠢欲動的一個理由。
但他們卻不知道除了那些被基地回收的一些武器外,保留下來的原基地生產的武器並沒有出現什麼意外,而新基地同樣已經在生產那些普通武器。
所以角鬥毫無懸念。
察覺到了英美蘇的想法後,豹二式坦克和t…72坦克的高地搭配、蘇…27和f…15的聯合出擊,對付英美蘇那些還處在五六十年代水平的新式武器輕輕鬆鬆,就是基地產的各類導彈也足以堆死對手。
西方世界的試探很快被打壓了下去,但戰爭並沒有就此結束。
“他們需要戰功,我們也需要在美英身上割出一道道不斷流血、流失元氣的傷口。”在最後時刻,孟享手下留情了,只為了留給西方人更長時間的傷痛。
有了基地,孟享就不怕戰爭,同樣廉價的戰爭成本足以拖死任何一個對手。
而戰爭不僅刺激人類的潛能,給華夏更多參考,而且還解決了剩餘數萬克隆兵的生存問題。
即使有了複製中心,孟享暫時也只能解決60萬軍隊的安危,剩下還有6萬多克隆兵面臨著軍功消減不斷被抹殺的命運,但新基地已經可以記錄下這些友軍的軍功,剩下的只需要他們去不斷積累軍功而已。戰場就是他們存活的希望。
……
以戰爭為主題的四十年代很快過去,留在未來的歷史教科書中,還多了一句話,“這個時代是西方文明世界的沒落開端,也是華夏文明崛起的開始。”
但真正從各方面都是東方壓倒西風的時代還是在五十年代。
五十年代中期,工業產值佔了世界一半的龐大實力才意味著華夏真正的成為這個世界的中心。
52年4月,藉助著基地的支援,華夏終於發射載人航天飛船成功。
當三個月後第二次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