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部分(3 / 4)

小說:抗戰之紅色警戒 作者:痛罰

扶植起了亨利…奧諾雷…吉羅。

隨著美國人在北非的進展,亨利的勢力逐漸的壓過了他。

偏偏這個時候不斷向美國人妥協的英國人無法給予他更多的支援,蘇俄人自顧不暇不用說,即使給了他支援,他都要考慮法國人的接受能力。隨著美國人在盟軍中的發言權越來越重,他在盟軍中獲得的支援也會越好越少,而打著解放法國的旗號,也不可能和軸心國牽掛的太多。

為了擺脫困局,他只能向外尋求每一個機會。華夏在東方的崛起,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卻沒想受到了華夏人的禮遇比對支援他的英國人態度還要熱情,讓他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至於華夏和德國的親密關係,戴高樂選擇性的暫時忽略了,畢竟華夏現在是有限中立,除了華夏在法國人印象中稍顯落後外,其他並不是太大的政治障礙。

在孟享的世界佈局中,法國同樣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和英國人扶植戴高樂,美國人扶植亨利一樣,華夏也需要有自己的親華代言人。但現在華夏暗地裡扶植的那名代言人由於先天上地位較低的劣勢,暫時還無法和戴高樂和亨利爭奪。孟享不得不考慮準備後手。

戴高樂的到來,不僅僅是因為孟享熟悉這位最後獲得勝利的法國未來總統。而且也給了華夏另一個選擇。

就像後來的美國人一樣。

那個可憐的亨利在49年死去的背後,不無美國人和戴高樂達成和解,在完成某些交易的情況下,拋棄了亨利的影子。

相對於和維希政府勾連的密切的亨利。對之不是很熟悉的孟享並不看好,而且想從美國人手中奪食,並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亨利最終獲得勝利,最終得利的只能是美國人。而在孟享所知的歷史上,戴高樂的崛起後,對英國人和美國人都不是很賣帳。

即使便宜日暮遲遲的大英帝國,也比便宜正在暴露全球野心的美國人強。

華夏還無力去控制歐洲。那麼鍥一根有獨立精神的法國公雞翎毛,讓歐洲統一不起來,不被別人操控,無疑更適合。

戴高樂對於非歐勢力的支援更為樂意,而且華夏人需要的是法國的科技和文明,即使有對亞洲殖民地的訴求,也沒有對他們本土的掠奪和控制的貪婪。

兩者一拍即合。

華夏和戴高樂一行人打得熱情,甚至讓從戴高樂身邊得來訊息的英國人都吃味。

不僅僅手中的殖民地被華夏人搶走。連扶植起來的棋子也要脫離掌控,英國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而這個時候,美國人的態度開始曖昧。自然讓英國人更著急。

相對於華夏人的勢力侷限在亞洲,美國人的強勢,更讓英國人忌憚。…;

英國人據島坐視歐洲的潮起潮落,打擊任何一個可能會在歐洲大陸上稱王稱霸的國家。合縱連橫的手段,極為高明。但美國人卻在他們鞭長莫及的美洲崛起了。現在又殺回來,企圖沾染歐洲。

現在依舊很高傲的英國需要美國的支援,但也不會坐視美國人稱霸歐洲,威脅到英國稱霸的根本,導致大英帝國徹底沒落。

說起來,現在除了在澳洲。華夏讓英國人很難堪外,在其他方面並沒有更多的刺激英國人。

現在華夏佔據了法屬印度支那,但對英國人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干預的不多。

華夏攻佔了大半個蘇門答臘島,這是荷蘭人的。華夏佔據的大部分加里曼丹島,也是以前荷蘭人的地盤,英國人佔據的北部地區加上那些油田。還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即使孫立人在西部攻勢猛烈,也主要是針對半獨立的泰國。而華夏佔據的緬甸北部,也因為早先英國人邀請重慶政府遠征軍進入的時候,就打下了不錯的關係,在曼德勒還有英軍在駐守,並不算華夏的獨佔。即使是馬來亞地區,也是華人武裝為主佔領的,最精華的新加坡還在日本人手中。

可以說,在東南亞,日本人對英國的威脅更大。

而且,日本人還佔著一半印度,相對於澳洲而言,此時的印度帶給英國人的財富更多一些。

英國人在亞洲的兩大戰略要地,一個是印度,一個是中東,所面對的威脅一個是日本,一個是美國,也好像不沾華夏人什麼事情。

不過,老牌大英帝國看出了華夏的未來威脅,才一個勁的佈局要把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但那個只是未來的威脅,眼下的威脅是德國人和日本人,稍遠一點的是美國人的進逼。為了不把華夏人推向德國人,為了讓華夏人繼續消耗日本人,英國人還不想和華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