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一些,雖然有效距離上或許有些縮短,但機槍和火炮坦克為主的戰場上,這點距離並不算什麼。現代戰爭大多數步兵jiāo鋒都是在400米以內。
或許7毫米比起xiǎo口徑彈優點並不突出,但以後隨著防彈衣等手段的應用,7毫米比xiǎo口徑子彈更有發展前途。軍工產業的龐大,想要隨便改動口徑很困難,牽扯利益太多了,還不如一開始就確定下一個合適的口徑不斷挖潛提升xing能。
所以在經過多番測試後,7毫米勝出了6。5、6。8和7。62毫米的口徑,成為了孟享決定自主發展的主要口徑。
同時期,子彈長度的測試也已經決定了。孟享沒有選擇英國人的43的方案,在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孟享選擇了41毫米。於是,在以後很多年令無數敵人sè變的7*41毫米的氣死你彈就產生了。
“這是它的刺刀?”範種拿起了先鋒一號突擊步槍上安裝的刺刀拿在手中仔細端詳。過了半天才倒吸了一口冷氣道:
“厲害啊!這個三稜的刺刀刺中了傷口一定很難處理!”
他說的是三稜刺刀。此時已經有不少稜刺出現,如俄國莫辛?納甘1891式步槍的套筒式四稜刺刀,帶著凹槽。也有的是平面,如比利時在上世紀20年代為華夏製造的一批c1920式三角稜刺。範種都見識過,但眼前這個三稜刺刀卻又有了些不同。
他當然不知道這是以孟享提供的56式三稜刺的樣圖來改進的。
孟享對於56式三稜軍刺是久聞大名,而且還曾親眼見到過,對於那個看似灰白sè的殺人武器,在朋友的一番吹噓下,印象格外深刻。所以,先鋒一號突擊步槍的刺刀就成了這個三稜刺刀。
“這種三稜刺的邊角是鈍的,頭部也不是非常尖銳,成扁口螺絲刀的形狀。這也是為了避免誤傷使用者自身。它刺入人體之後形成的傷口並不象普通刀劍那樣是切開的,而是硬撕開的,加上通常傷口都很深,難以縫合。三面都有放血的血槽。刺刀刺入人體後,由於疼痛和異物感,人體肌rou會本能地進行收縮,緊緊包裹住刀體,加上充滿血液的傷口對刺刀的吸附效應,會使得刺刀不易拔出。而有了血槽之後,血液就可以順著刀身流出,而空氣則沿著血槽進入,減少了傷口組織對刺刀的粘附作用,從而使得拔刀更加順暢。”伍德生在旁邊面不改sè的一點點的講解著。
這些都是這半年來,經過了數百次的實驗才得出的結果。甚至在xiǎo規模的戰鬥中,都已經實戰了數次。
範種點了點頭,拔刀的快慢在ji烈殘酷的白刃格鬥戰中往往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這也許只有半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從容回身,應對身後撲來的另一個敵人。同樣的道理,白刃戰中,一旦刺刀被卡住,那就是死亡的到來。所以一些有經驗的老兵在刺殺時,會盡量避免以敵方的前xiong為目標,因為這樣刺刀很容易卡在肋骨中間。
他們會選擇敵人的腹部。日本人個子矮,經驗豐富,往往就喜歡用這一手。所以往往一些描寫中,白刃戰中腸子都拖出來的,或者塞進腸子去繼續戰鬥的說法是比較真實的。不似後世一些影片中的刺刀訓練,全部是朝著xiong膛去的。一對一的時候,還可以。mihuo敵人也行,但在hun戰中,那樣的做法離死不遠了。
“即使拔出來,這種三稜傷口確實很難自行癒合,必須進行手術縫合,要不然僅僅流血就能讓人致死。”伍德生也是感慨了一句。冷兵器並沒有隨著熱兵器的興起完全消退,各種複雜情況下,人與人面對面的直接廝殺的情況不少,冷兵器自然也就長盛不衰。
唐yào師等人都是心中倒吸冷氣。這種東西刺進身體中,那樣的傷口肯定能把血流乾了。
“血槽的功能只是刺刀的次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減輕刺刀的重量,加強刀身的剛xing。只有耐用的刺刀才是一把好戰刀。”伍德生又解釋道。他是他是技師,更多的是從結構角度來考慮。
“當然,這種稜刺功能單一,只能叫做刺,沒有削割砍等功能。”伍德生略有些遺憾,基地提供了大量的槍械,各種刺刀的功能也是讓人看huā了眼。但上級卻是把主刺刀確定為這種三稜刺。
“不過為了應對一些其他情況,這裡還有一個副刺刀!”他一邊說著,一邊又拿起了旁邊的一個刀鞘,chou出了一把形狀怪異的刺刀。這是一把綜合了並一一指著作了解釋,這種副刺刀,就像一把匕首一樣,可砍,可削,可割,可以配合刀鞘剪鐵絲網,還可以開罐頭。靠近把手的地方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