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柱,很多等不及的戰機只能自己想辦法。
機場附近以及周圍安全的地方,但凡能降落戰機的地方。都有戰機在試著迫降。即使這樣危險性高。對戰機損傷大,說不定明天就無法再出動了,但也比一直停在空中強。
飛機不是巴士,空中沒法長期停靠。在經過漫長的歸途後,燃油已經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繼續飛行了。何況,扎堆在機場附近的機群,也容易造成撞機事件。
當美國人意識到了機場降落難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組織戰機有次序的撤離。
所以說截止到黃昏時分,美國人的撤退並不算戰敗,更多的是主動撤離。
而且美國人這一次雖然出動的戰機多,但具備夜戰功能的數量,卻不是很多。美國人需要快速撤回後,準備應對華夏人在夜間可能的反擊。
這一次華夏人屬於被動攔截。雖然有些連一些攻擊機和輕型轟炸機也用上了,甚至有不少轟炸機直接到盟軍的機場騷擾反擊,但都是少數,跟美國人估計的華夏轟炸機數量不符。美國人不得不堤防,華夏隨後的轟炸逆襲。
只是他們也沒有想到華夏人來的那麼快。
在美國人戰機紛紛撤離,在各個機場陷入降落混亂的時候,不少華夏戰機也緊咬著跟了上來。
“小心,華夏人來了!”天空中尚在徘徊的美國戰機率先發出了警報。
漫天都是戰機。美國人的雷達上都眼花了。不等防空警報拉響,華夏戰鬥機攜帶的炸彈先製造了更大的混亂。
在美國戰機紛紛起飛和執行攻擊任務的時候。華夏戰機的反擊只限於騷擾。
美國人靠的就是戰機多,他們不在乎在機場上空再開闢一處空戰戰場。面對那麼多戰機的追擊,地面防空火力的攔截,華夏的轟炸機群也很難有太大的反擊機會。況且後方吃緊,甚至一些華夏轟炸機飛行員都不得不臨時駕駛上戰鬥機,來執行護衛任務。
但是美國人到了18日下午出現的降落危機,不止美國人注意到了,華夏也同樣注意到了。
孟享執行雛鳥計劃,最大的目的不是攔截美國人。重要的目標都有戰機或者防空火炮群甚至是導彈在護衛,損失不會很大,而那些一般目標,就是任由美國人攻擊轟炸,也無礙大局。
放出這些雛鳥們的出擊目的,更多的是要拖住美國人,加重美國人的降落混亂。在一邊安排雛鳥們上去攪局的同時,其他的各種反擊手段也開始了。
首先借助速度飛臨美國機場附近的那些戰機只是攪局的。
雖然美國人機場周圍的防空火炮面對著漫天的美國戰機有些畏手畏腳的擔心誤傷,但那些尚在空中的戰鬥機卻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所以一開始只是少數華夏戰鬥機跑來攪局,他們自身攜帶的炸彈也能冷不丁的給美國機場加重負擔。
華夏的機場也同樣面臨著降落困難的難題,但卻可以藉助主場作戰的優勢,堅持的更長一些。雖然他們不足以跨越遠距離,去攻擊美國機場,但卻可以給執行這樣的任務的戰機讓出通道和時間。
華夏有足夠的後備戰機,很多憋了一肚子火的飛行員靠著堅強的意志寧願繼續戰鬥下去,更有利的是華夏有了更充足的準備。
越來越多的華夏戰機在盟軍的各處機場上空出現的時候,美國人才有些慌神了。
一開始少數華夏戰鬥機騷擾,他們並不在意。天空中還扎堆著那麼多的美國戰機,那些華夏戰機根本翻不起大浪來。眼看著天色已晚,他們說不定鬧騰一陣就撤了。
可越來越多的華夏戰機出現,尤其隨著夜幕落下,大量華夏轟炸機出現的時候,美國人不得不慌。
直到夜色來臨,空中還有大量的美國戰機才在華夏人糾纏下狼狽的飛回,來不及疏導降落。
這些戰機不要看多,但具備夜戰功能的卻沒多少,即使華夏的轟炸機在頭頂呼嘯而過,他們也不可能摸黑來亂打一氣。而具備夜戰功能的戰機卻被跑道限制,無法大規模起飛。
一道道探照燈燈柱不斷在空中劃過華夏轟炸機的身影,但地面的防空火炮也同樣不敢貿然攻擊,頭頂還有很多自己人遊離在周圍,誤傷的機率太大了。
“轟轟轟!”或許只需要一瞬的猶豫,就足夠華夏的轟炸機發威,扔下冰雹般的炸彈了。
“射擊!”眼看著危急到自身,已經有很多機場不再理睬電臺中的咒罵開始加大反擊力度了。這其中也有來自上級的命令。
地面機場一旦完蛋,不止是以後的行動難以執行,機場上停靠著的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