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衝本打算親自操作來內地投資,不過從北京回香港的途中,路過廣州的時候,知曉了羅孚的奇遇後,立刻打電話安排李開元來廣州,透過廖公的關係,運作合資公司的事情。
即使走了高層路線,手續仍然極為繁瑣,李開元在廣州呆了大半個月,期間還跑了一趟北京,折騰很久,才終於拿到了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發放的中外合資企業第“001號”批文。(注1)
在沈衝的授意下,李開元宣佈投資1000萬港幣,和深圳市教育局下面的一家只有幾個工人的文具廠合資,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港合資深圳開元玩具廠。
沈衝帶著莉莉來深圳,就是為了參加玩具廠的奠基儀式,這可比《瘋劫》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的歷史意義要大的多,不容錯過。
李開元是第一個來內地吃螃蟹的,有典型意義,1000萬這個數字也夠動人心魄,所以奠基儀式上,不僅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來了,還來了幾位副省級的大人物,其中還有兩位是來自北京的。
不過沈衝純粹是來觀光打醬油的,這些大人物暫時和他的電影帝國計劃無關,所以也沒露臉,拍了幾張紀念照片後,帶著莉莉直奔廣州。
去廣州,是為了搞定《電影時代》簡體版的印刷和發行。
在香港本地建印刷廠,固然方便快捷,可只印週刊的話,利用率太低,又沒有代理印刷的機會——在沈衝的記憶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絕大多數香港媒體,都沒有進入內地銷售的本事。
所以去內地找工廠代理印刷,是最好的選擇,沈衝選中的印刷廠,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旗下的附屬印刷廠。
珠江電影製片廠是嶺南地區最大的電影廠,但放眼全國,卻是小字輩,遠不如北京,上海,八一這些大廠牛氣,在1979年之前,年產影片數量從沒超過5部。
無論是規模,還是設施裝置,珠江電影製片廠都毫無吸引力,唯一能吸引沈衝的,是它的殼子——國營。
有了這個殼子,在內地辦事,會方便很多。
代理印刷只是個引子,沈衝找珠江電影製片廠的主要目的,是想辦一本合資的雜誌。
既然完全港產的《電影時代》能進內地銷售,那麼,乘著《合資法》剛剛頒佈,沒有先例的空白期,和國營電影製片廠合資,辦一本雜誌,應該也沒問題吧?
這個空白期過去後,再想進入內地辦出版物,就千難萬難了。
《電影時代》以香港電影資訊為主,除了左派電影公司的作品,內地是看不到其他香港電影的,既然無法看到,資訊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而要是在《電影時代》上刊登太多內地的電影資訊,又會影響在香港的銷量,羅維明說的沒錯,香港人對內地電影沒多少興趣。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辦個合資的雜誌,以內地資訊為主,以海外尤其是好萊塢的資訊為輔,介紹最新最先進的電影理論,技術技巧和裝置設施,為閉塞的內地電影人開拓眼界,為未來電影行業改革奠定資訊基礎。
坐火車到了廣州後,前來迎接的是羅孚。
羅孚回內地,最初只能偷偷的收集資料,遇到廖公後,搞到了一張港澳工作委員會的介紹信,之後的採訪和資料收集工作,變的一路暢通了。
南海十三郎家世顯赫,又是粵劇編曲名家,廣東一帶的文化人,沒有不知道他的,有沈衝的財力支援,羅孚又很會交際,所以沒過多久,他就結識了大批的知識分子和政府官員。
這也是沈衝親自來廣州,和珠江電影製片廠洽談合作的事宜的緣由之一——上次在廣州,和羅孚一起運作《電影時代》在內地發行批文的時候,他流露出想要辭職,自立門戶的心思。
羅孚是廣州長大的,在香港開了眼界,熟悉媒體運營,回來之後,又結識了不少人物,有本事,有人脈,再加上一顆想做大事的野心,想要自立門戶,不足為奇。
如果是三五年後,沈衝的電影帝國版圖穩固了,他會很欣賞羅孚的這種想法,甚至會出資幫他一把,但是現在不行,羅孚是目前最重要也是最給力的手下,他走了,損失無可估量。
沈衝看重羅孚,不僅是他掌握的人脈,更主要的是他的能力。
雜誌社的很多編輯,包括沈衝認識幾個影評人,文人氣質濃厚,偏重藝術,不善經營。
羅維明和陳柏生,經營能力沒問題,但眼界狹窄,只關注雜誌或者香港電影本身,對文化大環境,尤其是內地的文化缺乏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