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的陽光從葉間均勻地遺漏下來,落到一半便化作了滿地的蟬鳴。我家弄堂口是一條街心花園,人們都叫它做小花園。花園後頭是一排紅磚樓房。樣式是洋房,又不完全西式,在樓房的背面,連線有類似內地四合院格式的內天井,環著一週矮樓,頂上覆黑瓦,開有後門。前門的門廳十分闊大,座在高臺階上,說是底層,其實已是半層上了、我就讀的小學校舍就分散在這排民居之中。其時,有許多小學校都是這樣,和民居間雜在一起。但在我印象中,這排樓房裡的居民都是深居簡出,我們很少看見他們的身影。他們的日常生活緊閉在一扇扇闊大而厚重的門扉後頭,莫測高深。以我們那種自我中心的心理來看,這些人的生活只是我們轟轟烈烈的小學生活的附屬,是談不上有什麼意義的。這些木質沉重的門窗,隔音良好的牆壁,幽暗的走廊,頂樓,牆角,以及寂靜無聲,使他們很像一種幽居的動物:鼴鼠。我始終沒有走近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