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擇路好不好,鄧虎該不會以為自己是故意擋在路上的吧?
“對了,高卿可加冠了麼,可有表字?”劉溫問道。
自從商、周以來,男子成年後,旁人不便直呼其名,父母長輩往往賜下表字。而且表字一般與本名互相呼應,或者涵義相近。
“有的,取作堯光。”高恆答道。既然打算混入士族,表字當然不可或缺,為了取個合適的表字,他可是沒少絞盡腦汁。
“可是恆者日月,載德惟堯之意?”劉溫頷首。
“正是。”高恆低頭垂立,恭謹應道。
“阿翁,阿翁。”之前那個七八歲大,粉雕玉琢般的垂髫小童又跑了進來,脆生生地喊道。
“這是老夫膝下,如今唯一的孫女,小名奴奴。”劉溫眼中閃過悲痛。
高恆之前也只是匆匆一瞥,沒想到這竟是個小女孩兒,也不知該說什麼話來安慰劉溫,只好靜立無言。
劉溫嘆道:“想不到我潁陰劉氏,昔安帝時亦曾顯赫,如今卻是後繼無人……”
古人對香火傳承非常看重,若是絕嗣,往往會從旁支中選一人過繼,以延宗祧。
“劉翁不必灰心,待其長大,或可擇一良人招贅,子孫仍繼劉姓,屆時血脈相承,當可告慰祖先。”高恆勸慰道。
劉溫精神微振,然後從寬大的袖子中取出兩卷竹簡,鄭重其事地遞向高恆。
“我觀堯光謀有餘,而智不足,想是遼東名士敝帚自珍,不肯輕授,因此缺了傳承之法。此兩卷書,皆是老夫以多年心血寫成,雖不如荀氏家學,但亦是老夫的一點心意,堯光萬勿推辭。”
這兩卷竹簡看似普通,但能讓劉溫如此鄭重,顯然不是尋常物品。尤其是在親眼目睹了劉溫與張才驚世大戰的情況下,高恆就更不會拒絕了,假惺惺地推讓了一次,就毫不客氣地收下了。
“堯光既是前來求學,若不嫌棄,可以在老夫家中長住,潁川名士眾多,但老夫昔年在皇甫將軍帳下參贊,與本縣荀氏、長社鍾氏、許縣陳氏、陽翟郭氏亦多少有些交情,若有老夫親書,堯光當可不受冷遇。堯光這幾日養傷時,可以去老夫的書房翻閱,若是書上有不解之處,亦可來問老夫。”劉溫撫須說完,便告辭離開。
這是拿高恆視作門生看待了。
潁川一郡,歷來乃是東漢位列前三的大郡之一,號稱名士搖籃,人才輩出,數不勝數。桓、靈二帝黨錮士人,以致名士紛紛返鄉教書育人,所授門生,多者逾百人,少者亦有數十人。
門生,相當於名士的學生,名士負責授業解惑,但彼此間並不產生人身依附關係,而且這種授課不會太久,短則幾個月,長則兩三年左右。而門生中的出色者,可能會被收作親傳學生,也就是弟子,彼此關係更緊密,可以在其身邊長期跟隨,悉心栽培。若是門生太多導致名士顧不來,弟子們還可以代其向門生們教授學業。普通弟子一旦出師,往往也會得到名士的舉薦,從而出仕。而最出色的弟子,則能傳承衣缽,獲得名士的政治資源,並且得到名士不遺餘力的造勢和宣揚,使其還未出師,便已名揚四方,抬高身價。
劉溫給的兩卷竹簡,一卷很厚,另一卷則很薄。懷著好奇,高恆輕輕翻開了較薄的竹卷。
“韓非子,說林上第二十二?”
韓非,乃是荀子的學生,法家先賢,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為莊周)。因備受秦王嬴政賞識,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西漢崇尚黃老之學,故而韓非子的地位極高。即便後來武帝崇儒,但因為其乃儒學大師荀子的學生,仍然受到不少追捧。
念著竹簡上的書名,高恆仔細讀了下去,想要弄清楚其內是否暗藏著什麼玄機,不然如何解釋劉溫的重視。幸好隸書與繁體字差異不大,因此只要對繁體字熟悉,除了一些生僻字,其他的文字往往不會造成較大的閱讀障礙。
若是使用篆書的時代,那麼高恆也只能愉快地當一個文盲了。
“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盛羹於土鉶,則必將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則必錦衣九重,高臺廣室也。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
剛剛讀完,空間冷漠的提示聲音便轟然響徹高恆腦海:“發現技能卷軸:閱覽術,是否學習?”
高恆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習。
然後身體一陣異樣的恍惚,竹簡上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