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3 / 4)

世重修,倘若不諧,神魂泯滅也是常有,其中之苦,實難細說。”

許飛娘看坤元有招攬之意,忙對葉繽道:“我與葉道友一見如故,果真是不打不相識了,冒昧喊聲姐姐。我五臺派乃是上清玄門,正宗嫡傳,所修道法能至天仙境界,可惜門下人單勢孤,後繼乏人,又屢遭構陷,每況愈下,有心邀姐姐入我五臺門中,同修上清道法,又怕遭人嫉恨,誤了姐姐修行。”

葉繽略知峨眉、五臺之爭,有心遠離,然見坤元、飛娘二人道體凝鍊,元神精純,的確是玄門正宗,自己一介散修,欲成天仙大道,實屬不易,若能得了五臺玄門心法之助力,成道可期,兩下權衡,心中作難,略有窘色。

坤元心知肚明,這葉繽日後入了佛門,雖說有前世機緣,謝山影響,到底還是畏懼天劫,託身釋門,求得解脫,自己如能示之天仙大道,不難引入道門,只是如此作為,其人對門派忠心難說堅貞,況其與峨眉也有瓜葛,日後與峨眉相爭,難說不會心生悔意。與其收入門中,不若勸其中立,作壁上觀,倒也相宜。

對葉繽道:“道友無憂,五臺如今自顧不暇,怎能耽誤道友修行,然見面倒也有緣,我五臺心法雖然平平,倒也有些巧妙,我觀道友所練功法,偏重太陰寒光,雖然道術神奇,但少了龍虎交媾、陰陽調和之妙,有失圓融,我師門親傳一篇靜坐心法,雖是小術,倒也有效,能使陰極生陽,兩儀相容,我轉贈道友,也算賠了方才失言之罪。”

當即也不理會葉繽,只口中誦唸:“子欲長生,守一當明,絕念忘機,靜心定神;一靈獨耀,無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盡皆消殞,歸於寂滅。故宜念起即覺之,心動卸止之。去欲起時,攝令不起,妄念已起,即予覺破,念念覺破,可至無念,無念無心,無心近道”

誦畢無言,默坐片刻。

葉繽本欲推脫,乍聞上清心法,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欲罷不能,等坤元誦畢猶覺不足,心中悵然若失。

坤元見其心儀上清仙法,已然有所感悟,也暗贊其人資質高絕,不在許飛娘之下,也不多言,端視葉繽,含笑不語。

葉繽半晌回神,對坤元深施一禮道:“幸聞仙法,解我困頓,遠離矇昧,大恩實難相報,願拜在真人駕前,常聽教誨,還望不棄駑鈍,願為弟子,得入五臺。”

坤元虛扶了一把道:“葉島主過謙了,道友術法自成一家,何必折節,不如你我結個善緣,日後互相扶持,彼此交好,豈不兩全?”

許飛娘見坤元這般說辭,也不勉強,對葉繽道:“葉姐姐天人之資,小妹心中欽敬,彼此能結為金蘭之好,常相往來,便是高攀,還望成全。”

葉繽見坤元不願收納,以為是虛言推辭,又見許飛娘盛意拳拳,不似作偽,只得和許飛娘,結為金蘭姐妹,兩人說笑不已,倒把坤元晾在一旁。

二女說了片刻,葉繽方問道:“妹妹和趙道兄萬里而來,應不會僅僅為了訪尋故友而來吧?不知到底何事,如能相幫,但請明言,我必全力相助,不敢推辭!”

坤元乃道:“道友既然下問,我便實話相告,我二人此來確有一樁緊要的事體!”

第四十二回 極樂說三事 坤元遊四海

極樂真人點首讚歎道:“道兄不驕不躁,心懷畏懼,令人欣慰。如今之勢,猶未明朗,天機不可妄自揣測,峨眉家底深厚,佛門氣運綿長,五臺與其相較,還是大為不如。”

坤元道:“我心深知之,故有此問。萬里征程,步步驚心,不敢懈怠,然則當下應從何下手?”

真人道:“歷來門派之興也,必有三事,其一曰,大義名分,其二曰,道**行,其三曰,門人徒眾。”

坤元忙道:“請道兄為我詳說之。”

真人又道:“大義名分者,分別正邪忠奸,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事不成,故作春秋,以明辨君子小人。當今旁門左道中人,雖多能手,皆畏天劫,或傾心交接,或避而不出。峨眉上承太清,接續長眉,玄門正宗,無可爭辯,故能無往不利。”

坤元笑道:“如此便是大造化了,我亦是玄門上清嫡傳,何人敢誣衊我道統?大旗一樹,英豪雲集,何愁大事不成?”

極樂頷首:“中秋重開五臺,事不宜遲,正了名分,峨眉也難暗下黑手。第二樁緊要事便是功法。前次道兄引我元神入識海遊歷,我已見十二玉簡道藏,上清秘法,非同小可,需慎選修習之人,以免明珠投暗,聖教蒙塵。”

坤元道:“這非難事,昔日截教祖師大開方便之門,教化八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