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閃瞎眾人的狗眼有木有?!
其他士兵的裝備也是道具,光是造型就讓不明真相圍觀群眾們兩眼放光。
真是一支正義之師、文明之師、威武之師。
先別管戰鬥力怎樣,那陣勢當真是好看,讓圍觀群眾喝彩聲不斷,覺得這樣的勇士出征,什麼敵人都可以打敗。
“王師之威武,一至於斯!”一個老大爺聽著聽著竟然感動得熱淚盈眶起來。
“左督師!!!這次出征,一定要打敗建奴!把那老奴一家獻俘午‘門’啊!”那是一個大嗓‘門’的後生在一邊跳起來,一邊對著隊伍前面的左冷禪大喊。
“還有倭寇!還有倭寇!倭奴狼子野心,決不能輕饒了他們!”一個看上去像讀書人的中年人,在眾人‘豔’羨的目光下得意的揮舞著一份報紙朝大軍喊話。
“倭人伊達忠宗此人還不錯,能活捉最好!”這是被伊達忠宗裝‘逼’行為感動的腦殘粉。
百姓們有著樂觀的態度,和左冷禪蘇寧萬年面癱形成強烈對比,不過人們一般認為這是左督師在裝酷。
左冷禪對此戰持悲觀態度。打仗有那麼容易嗎?數十年來,埋骨在遼東的大明名將強軍不知道有多少,如果是以這種方式出去和建奴倭寇打,只怕要糟。
最近這些要出征計程車兵,什麼都不做,也不訓練,就是整天練歌和走正步。我們到底是戲子還是戰士?
尼瑪我們唱歌能把敵人唱死?走正步能把敵人踩死?
這一個多月來發生的事情讓左冷禪和蘇寧兩人心中充滿了憂慮,在馬上被熱情的京城群眾吵得腦仁子疼,但這是皇上和九千歲的命令,就算不能理解也只能執行,在這麼多人面前又不好發作,只好保持這副面癱的模樣。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據說是由皇上老師張無忌作曲填詞的歌曲非常好,朗朗上口,百聽不厭,具有提升士氣的效果。那些學唱計程車兵們沒有牴觸,反而投入極大的熱情。
“好鎧甲!左督師這副甲冑只怕價值萬金!”
“好耀眼!都說鐵甲有幾十斤呢,這些大明將士穿上後還能健步如飛,果然是強軍啊!”
“真是一群好漢!此番出征絕對能勝!”
許多百姓興致勃勃的討論起明軍那套看上去非常豪華的裝備,這叫左冷禪和蘇寧更加蛋疼,因為他們穿的那些玩意兒是電影道具,全都是pvc和eva製作的,外面噴一層金漆銀漆,只是看著像而已,根本沒什麼防護的功效。
這些假道具鎧甲在身上輕飄飄的,讓所有穿上的人都心裡發虛,沒有一點安全感。
尼瑪不要只是‘弄’些表面功夫好不好,這玩意兒鬧不好可是會死人的,我們可不想當第二個薩爾滸之戰倒黴的杜松。
《‘精’忠報國》唱完,萬人大軍接下來唱的就是左冷禪最喜歡的一首歌。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遼東。
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
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
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
《重整河山待後生》是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1985年)的主題歌,歌曲原唱:駱‘玉’笙詞作者是林汝為,作曲雷振邦雷蕾、溫中甲。
其旋律是採用京韻大鼓的音調素材寫成的。其旋律‘激’憤、高亢、悲壯,節奏自由;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人民的苦難,歌頌了中國人民為雪國恥不怕流血犧牲、大義凜然、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也符合現在大明百姓的心情,畢竟建奴這些年在遼東禍害了多少漢人,京城裡就有從數次屠殺裡逃難的倖存者,聽到這首歌想起遇難的家人,不由得悲從中來,嚎啕大哭跟著唱起來reads;。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遼東。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個遼東來的老者唱得泣不成聲。
“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另一個也是逃難來的中年人氣憤難平,血灌瞳仁,恨不得和大軍一起去廝殺。
“此曲堪比屈原的《國殤》啊!”一些秀才模樣的人擊節叫好。
因為京營的官兵都是北京城的人,家眷全部在這裡,也算是四九城裡的子弟,唱起這首歌時,和圍觀的本地百姓很有共鳴。
京韻大鼓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京津兩地。
河北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