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3 / 4)

咱們還是先考慮怎麼在這場戰爭中活下去吧。”

東廠的掌班大人抬手指著城下的密密麻麻的建奴軍隊,這是他們的對手。

在鐵山城下,數千米外,有一批巨大的雲梯在朝城牆移過來,在雲梯旁邊是披甲舉著盾牌的建奴戰士,雲梯下面也有許多看上去披著兩層甲的‘精’銳,他們和雲梯移動的速度保持一致,沒有呼喊,只有腳步聲,木輪吱呀轉動聲和冰冷的沉默,這種場面光是看著就充滿令人窒息的視覺衝擊。

目測距離鐵山城有四千米遠的地方,有黃龍帳幕,旌旗林立,‘毛’有俊用千里鏡檢視,似有許多身著鎧甲的八旗貴人在那裡集結,簇擁一個黃衣老人。

“老奴親自來督戰了。”‘毛’有俊咬牙道。

‘毛’有俊能清楚的感受到周圍東江軍士兵的壓力,他們急促的呼吸和不由自主的痙攣,大戰前氣勢上,東江軍輸了一籌。

“到底是百戰之師,確有一些‘門’道。”

雨化田點點頭,也只有這樣的軍隊能打敗戚家軍。

雖然戚家軍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一些豬隊友的坑,而沒有發揮應有的戰鬥力,但雨化田不想為戚家軍在大淩河的那一戰做辯解,他只想報仇。

這些披甲戰士還不是人數最多的,只有簡單防具的八旗漢軍士兵推著蝦蟆車,在填著壕塹和城牆外的護城河。

所謂雲梯,大概是我們最常聽到的攻城器械。但它並不是很多影視作品中最常見到的那種,長得像一個竹梯的東西。用那種簡單的工具攻城,在古代叫做“蟻附”、“蛾傅”,是一種比較無奈的攻城方法,兵聖孫子同志就不喜歡這樣,在以前很多時候,後金的部隊都是用這種比較原始的方式攻城。

可就算這類簡單輕便的攻城器具,也要比我們在古代影視劇中常見的更聰明些。比如它們的頭部經常裝上一對小輪,這樣在抵到城牆後用力前推,就可以使小輪沿牆上滾,快速立起。或者直接在一根長竹竿、木柱上綁上橫杆,形成一個重量更輕的竹飛梯。

古人一般所說的雲梯,是底部有車輪的大型攻城器械,梯下隱蔽有士兵推動前進。傳說是魯班發明的,不過在戰國時期肯定已經有了。到魏晉以後,主梯上還增設上城梯,梯首安雙輪,進一步提高了攻擊高度。唐朝以後,隨著木材加工工藝的進步,雲梯上又增加了折達機構、防護裝置reads;。

現在建奴的部隊就裝備這種改良後的大型工程器械,如果沒有漢‘奸’幫忙建造,誰都不信。

當然,這種雲梯要想接近城牆,必須先跨越護城河、壕塹的阻擋,古代攻城法中的“堙”,就是用土石、柴薪填塞壕塹,為攻城開闢通道。僅靠人力背馱也不是好辦法,因此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種蟆車,裝土以後推過去填塞。史書上甚至記載過三百人推行的大型蟆車。實際上戰國時期已經有了一種專‘門’跨越壕塹的橋,下面也安有兩輪,方便運動,叫做“飛橋”。《武經總要》中則繪有壕橋、折迭橋。這些橋都更便於人員快速透過。

不過這裡看不到,只有一些八旗漢軍推的普通蝦蟆車,其工作效率非常高,很快的城外一道塹壕和許多陷坑被填平。

開始到達護城河填土了,正好到了佛郎機炮和弩機的‘射’程內,城牆上東江軍開始用弩箭和炮彈來阻止他們的行為,但那些後金士兵也裝備了盾牌來防護。

“不對,還少了一樣東西。”‘毛’有俊皺眉道。

“沒有投石機和衝車。”雨化田立刻說道。

‘毛’有俊立刻對這個東廠的太監刮目相看,這也是個懂兵法的。不過在‘毛’有俊聽起來,雨化田的語氣好像頗為嘲諷,似乎看到一個老古董在說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投石機不用說,在古代很多時候,是對城裡守軍最有效的遠端武器。

而貼近城牆後,除了透過雲梯攀爬,攻方還會使用衝車撞擊城‘門’,這種戰法就稱為“衝”。不過古代的衝車除了城‘門’,也有直接衝擊城牆的,破壞其夯土結構,讓城牆坍塌。

到宋代還出現了專‘門’的撞車,可以在城頭移動,撞木前端包鐵,撞擊攻城雲梯。以前用的石磨也換成了專用的鐵撞木,用沉重木料製成鐘形,下緣周邊安鐵刃,落下後砸毀衝車等。

為什麼會沒有撞車呢?‘毛’有俊本來就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將領,唯一可以稱道的就是勤勉,所以想問題就有些慢。

當看到城牆上架設的佛郎機炮時候,‘毛’有俊才恍然大悟。

“攻城時候,火炮的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