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他。對這方面也沒有意見,都聽從何小東。
他們的目的地是新城。何小西記得,前世領袖還曾經去新城察過棉花。
好在小雪只飄了一會兒就停下來了。雖然帶來了一點小麻煩,但是並沒有影響太大。橡膠軲轆的優勢,在這時候充分的發揮出來。
中午時分,他們就到了黃河渡口。
對商路阻礙最大的,就是山和水。山路難行,水路險阻。不過,黃河上渡口不少。俗稱三里一小渡,十里一大渡。
這裡的渡船可不是水洞村何家的那種小船,這是能載數百人的大船,上頭有十數個船工。大車可以直接趕上船。
渡口兩邊等待過河的人、車、馬、牛很多,人聲鼎沸,馬嘶牛哞,熙熙攘攘的比集上還要熱鬧。
船靠岸了,大家都往前擠。船上的船工大聲的呵斥往前擠的人。
等船上的散客下完了,就輪到各種大車下了。剛剛下過小雪,加上岸上就是一個坡度很大的陡坡。車輛在上頭打滑。
沒有人帶頭,大家都站著圍觀。
何小東幾個把棉衣脫下來,把袖子捲上,要上前幫忙。但只有他們去幫忙也是杯水車薪。
“大家都這樣看著,等到我們上船天都黑了,怎麼趕路?大家都來幫把手,趕緊下完我們才好走。”何小西振臂高呼。
她穿著馬氏給的羊皮襖,戴著她哥的舊氈帽。跟個沒到變聲期,嗓音輕細的半大小子似得。大家也沒有太在意。
有人提議了,又有何小東他們帶頭。就有人跑過去幫手。肩扛手推,一輛輛車順利的上了岸。
“你這小子怎麼這麼滑頭,使喚別人幹活,自己站幹岸啊!”一個半大小子回頭看到何小西站一旁不上前,對她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