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積弊知之甚詳。主要的矛盾焦點就是家長偏心。
不患寡而換不均。一個和尚提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次挖河留下的家庭矛盾,遺禍幾十載。
到幾十年之後,現在當家做主的家長,因為當初的偏心跟子女離心離德,老年之後尚遭子女埋怨。
甚至有些贍養糾紛的時候,這些陳年舊傷害還被翻出來理論。
有些現在不重視的小事情,可能就成為日後不安定因素的隱患或導火索。
何小西侃侃而談,把她的想法說了一下。“按戶抽丁,按在家的成年男子人口,定出丁數……。每戶再由村裡主持抓鬮確定誰去。
抓鬮確定的人員,原則上不允許替換,如確實有需要,需被換的雙方都同意,然後由村民代表表決決定能不能換,且必需家庭成員之間替換。
村民代表不同意換,家庭非要換的,需上交三元錢作為處罰。抽中不願意去的,需上交三十元錢。”
最後一條抽中不願意去的,是何小西給何老六和何泥墩這樣的人家挖的一個陷阱。
本地有俗語:肩膀一肆齊的是親戚,肩膀一般寬的是鄰居。意思就是說,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的才好來往。太窮的親戚都不認識你。
反之亦然,大家都去出工,就你搞特殊化。人怕出頭豬怕壯,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
何小西都能替他們想到了,只要誰敢出頭花三十塊錢買名額,以後水洞村就裝不下誰。大家都會對他家“另眼相看”。
“軍烈屬家庭,可以酌情減少抽丁人數。另外,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鼓勵未抽中的人自願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