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部分(3 / 4)

小說:調教香江 作者:童舟

導演也都吸引進協會的話,恐怕tvb那邊會給鬧得烏煙瘴氣,這純粹是在噁心邵一夫和方怡華。

現在tvb拍戲都是監製當老大,下面的一堆導演乾的活拿的薪水跟苦力差不多,稍微有能力有機會的都在想著轉行去拍電影,不想要更好的待遇那是假的。

東方電視製作公司這邊實行的是雙軌制,既保留著邊拍邊播的監製為主模式,又進行著拍完再播的導演為主模式。前者是為了保障鳳凰臺每天都有電視劇播出,而且將成本和損失壓到最低;後者則是為了出精品劇,保證東方電視製作公司的劇集,除了能在鳳凰臺和澳門衛視播出外,還能賣去臺灣、新加坡、大陸,甚至是日韓和歐美。

總的說來,監製體制更適合香港的實際情況,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成本。康劍飛的東方電視製作公司的劇集拍攝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哪年沒有賣出去6部以上的劇集給境外的電視臺,那麼東視公司鐵定會虧本。

東方電視製作公司成立以來,有兩年處於虧損狀態,其他時候則是略有盈利,有時候甚至需要靠給人拍廣告來彌補業績。不過最近公司在跟日本的電視臺談好聲音的版權,如果好聲音的版權賣出去的話,東視公司就能夠大賺一筆。

雖然康劍飛安的是壞心,不過他的話說出來卻是大義凜然,開始引導吳思元的思維方向:“老吳,你覺得電影協會最主要的作用是什麼?”

吳思元說:“促進港片發展,扶持新人導演,維護導演利益。”

“說得很不錯,”康劍飛點頭道,“港片想要持續的發展,那麼必須要有新的優秀導演不斷的加入。一旦哪天港片的市場不景氣了,老一代導演有的退休,有的去好萊塢找出路,新的導演喪失了成長的環境,那麼就會出現導演青黃不接的現象。一旦沒有新血加入,那麼港片就算是完蛋了,我認為扶持新人導演,這才是導演協會最重要的工作。”

吳思元被康劍飛說得有點心驚,沉聲道:“港片的市場不景氣,這種情況恐怕不容易出現吧。”

“不容易出現不代表不會出現,60年代港片不就遇到一次?”康劍飛笑道,他根本不用預測什麼90年代東南亞經濟危機,因為20多年前港片就有那麼一回衰落。

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中期,港片也曾經繁榮一時,那個時候香港的電影院數量比現在還多。結果東南亞多國先後爆發**浪潮,連南洋唯一的華人大學都被迫停辦了,暢銷於南洋的香港電影、文學、漫畫因此遭到毀滅性打擊。

從那時起,香港電影緩了整整十年才終於復興,中間還一度造成臺灣電影的崛起。

香港電影之所以能夠快速復興,就是因為電影人才一直沒斷檔,外加上一大批留學歸來的導演加入,這才撐起了港片80年代的輝煌。

康劍飛繼續說道:“新人導演從哪裡來,現在的香港影壇新導演上位主要有三種途徑:1是海外電影名校留學歸來,2是電視臺工作出身,3是在片場從小工、場記、副導演一步步爬上來。這三個途徑,新人導演想要出名都不容易,我覺得導演協會應該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比如頂級舉辦交流活動,讓小導演有機會與成名導演交流接觸,有什麼好的想法、好的劇本,也能夠有途徑拍成電影。就算不能一下子獨立執導,那給推薦他的導演做副導演、執行導演也算是機會。那些廣告導演、卡拉ok導演,說不定也是有才華的,導演協會完全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入場的機會。”

吳思元不由自主地點點頭道:“你說得很有道理。”

康劍飛說道:“只要導演人才儲備足夠,港片真正遇到危機時,也更有機會能撐過去。”

吳思元附和了一聲,康劍飛繼續說道:“還有,你不覺得現在港片的繁榮背後有很大的問題嗎?”

吳思元道:“有什麼問題?”

康劍飛問道:“港片最賣錢且最容易拍的是什麼型別的片子?”

吳思元想了想說:“低成本喜劇片。”

“沒錯,”康劍飛笑道,“但凡有一部賣座的喜劇出來,裡面好的點子就被其他編劇和導演拿去用掉,反正各種笑料湊在一起就是一部電影。現在即便是許氏兄弟的喜劇片,也經常有許多的搞笑段子拼湊在裡面。有許多喜劇片的一些搞笑情節,根本和劇情主線毫無關係,就因為能讓觀眾笑,導演就往裡面堆。我說得不好聽點,這些喜劇片很多都是先想好的搞笑前段,再讓編劇湊劇情寫劇本的。這對整個電影工業來說,是非常不健康的狀態。我們要不斷的發掘新人導演,新人才有激情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