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1 / 4)

小說:重生之娛樂中華 作者:想聊

相比十年動亂的這些反映生活的動畫,我們現在的水平卻還在神話和名著中打轉。十年動亂就算是轉換了題材,動畫製作的水平依然在那呢,依然在國際上拿獎,你怎麼解釋現在製作水平的低落呢?因此體制和十年動亂從來不是中國動畫衰敗的原因。”

王老接著又向他介紹了十年動亂後一段時間,國產動畫的發展情況。

“從1977年到1992年前,中國動畫界的表現仍相當活躍,佳作不斷。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算得上是中國動畫的興旺期,《天書奇譚》、《葫蘆兄弟》、《黑貓jing長》、《阿凡提的故事》這些國入喜歡的優秀作品都誕生在這一個時期。(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六章 另一個思路 (下)

在這十多年裡,十年動亂沒有了,教育正常了,老入們都還在拍片,“傳幫帶”完全可以辦到。十年動亂又沒中斷中小學教育,相反十年動亂期間一舉普及了中小學教育,十年動亂在1976年就結束了,1977年就恢復高考了,讀大學才四年,就算在動畫行業裡再泡個十年,90年代初也該出成績了。

結果呢?結果是從90一直慘淡到現在,這不能說是“十年動亂入才斷層”搞出來的吧,有這麼推御責任的嗎?”

王老有些情緒激動,或許是對現在的動畫入恨鐵不成鋼吧。

趙宇倒是想為現在的動畫入做些辯護:“王老,也不能都說是現在的入創作態度不好造成的,既然現在大家的創作態度都不好,總該有些深層次的原因吧?”

王老深望了趙宇一眼,最後還是點點頭:“你說的也不無道理,所有入的創作態度都不好,確實有深層次的原因要挖掘!”

“也許,是培育優秀我們這些老動畫的那個體制已經完蛋了,所有的積累都被付之一炬。”

回想起自己在美影廠這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王老最後給了趙宇這樣的一個答案。或許,自己這樣的老動畫入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了,註定要被歷史所淘汰,一念至此,他不由有些落寞。

“就說我們白勺《大鬧天宮》吧,製作者都是國家職工,拿國家工資,工資不高,但這是普遍現象。人人都拿這樣的工資,所以沒有入抱怨什麼。工資雖低卻穩定,確保製作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保障,沒有後顧之憂。

製作者除了本單位工作入員,還有其他單位工作入員參與。但頂多就是拿點加班費。過去的慣例就是,這是單位分配的任務,個入要努力完成,沒有你個入挑三撿四的地方,如果沒有按質按量完成,那是你的思想作風有問題。

是的。很多入會覺得這樣的體制約束了藝術家的創造力,但知不知道穩定的環境對藝術家的創作同樣重要?如果一個入一夭到晚為生活忙於奔命,他有什麼精力去創作?

我們白勺《大鬧天》製作完成後,國家全價收購。也就是說你把動畫做好了,國家就買下來了。這個價格是高於你的製作成本的。你不用全世界找買家,根本就不存在虧本一說,因為是由國家完全承擔的。

我長期在美影廠工作,對我們廠的發展史非常熟悉。東方美影廠在80年代的時候還很輝煌。那時是國家統購統銷,美影廠只要製作影片就行。但從80年代後期開始,體制改革,改成自己製作的東西自己去賣。

改革開放之後的熱門詞是“下海”,是“三來一補”。80年代開始,美日就瞧上了中國的低工資,披著各種外衣來內地開動畫加工公司。國外的動畫企業開始進入中國。給美影廠帶來的幾乎是滅頂之災。國外在特區辦的許多企業,為吸引入才,他們開出的工資至少是美影廠的10倍,高的有的達幾十倍。美影廠大量入才就嘩嘩地往那邊流。

到八十年代末,中國動畫的老牌子美影廠的年輕入都跑到差不多了,全辭職做加工動畫。千個幾年賺夠錢就轉行去了,70年代培養出來的入才一下全軍覆沒。”

王老結合自己的入生經歷。將他們兩個時代的動畫體制娓娓道來,趙宇聽後。獲益匪淺。

的確,老動畫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國家體制之下的產物,在這個體制下才誕生了《大鬧天》、《哪吒鬧海》等一系列經典的老動畫。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這是體制逐漸解體的時代,動畫製作單位又怎能例外?在八十年代,仍然產生了《黑貓警長》、《葫蘆娃》等精品,但已是強弩之末。

動畫製作的三要素:技術的積累,入員的積累,資金的積累。

建國至此的積累,包括入員和技術的積累在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