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3 / 4)

自己努力才能進入斯坦福大學。

雖說他也娶了一位白富美,但是他是在當上年薪兩萬的工程師之後才娶的,而且盧…亨利這位大家閨秀能愛上他,是因為胡佛年輕的時候極為英俊,堪稱顏值逆天的真…男神。(筆者注:如有興趣可以百度一下青年胡佛的照片,真是帥到掉渣。)

那麼作為一位理工科專家,他自然對相對論有著一定的瞭解和興趣,反正肯定比記者出身的哈丁和律師出身的柯立芝要強,有這麼一個邀請也不奇怪了。

愛因斯坦和魏茨曼對視一眼,用非常遺憾的語氣道:“胡佛先生,真是不好意思。只是我們晚上已經和人家約好了,所以只能說抱歉了。”、

他們晚上確實要和一幫猶太捐獻者見面。

“哦,是這樣的嗎?”胡佛也是有些失望地道,“這實在是不巧……”

“巧的啊,胡佛先生。我晚上有空啊!”一旁的袁燕倏見此情形那是心花怒放,立馬介面道。

胡佛遲疑著道:“袁先生,這個麼……”

袁大師不等他措辭拒絕,立馬開口說道:“胡佛先生,聽說你的夫人熱衷收藏我們賽里斯的瓷器。那我這裡正好有幾件瓷器……的照片,請胡佛夫人品鑑一下。如果她看得上的話,那麼我馬上就叫人送到華盛頓。”

胡佛夫人也有一箇中文名字,胡潞。她確實是一位中國瓷器的狂熱愛好者和慷慨收藏家,尤其喜歡元明兩朝的青花和我大清的粉彩。二十一世紀,胡佛後人還贈送了幾件藏品給開灤博物館。

沒辦法了,為了和這位大人物搭上線,袁燕倏只好臨時客串一下文物販子了。他的照片自然就是從大師球那裡來的咯。

其實他對販賣文物倒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真要說起來這些玩意餓不能食,渴不能飲,還不如換取胡佛夫婦的好感度呢。

對了,為什麼袁大師這麼客氣呢?那是因為此時的赫伯特…胡佛在國內外聲望都非常高。

這傢伙的人生很像是開了外掛一樣,在一戰當中他幹了三件蜚聲國內外的大事。

第一件,1914年歐戰爆發之後,為了援助那些身無分文、而被困於歐洲的美國人,從1914…1915年,胡佛在倫敦擔任美國救濟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共幫助12萬名貧困的美僑返回祖國。

第二件,1917年美國參戰之後,他被任命為美國糧食總署署長,威爾遜授予他管理美國糧食的大權。

總之,他的工作非常成功。當時各家報紙都把這個署的工作稱為“胡佛化“,就連美國的家庭主婦都知道,所謂“胡佛化的管理“,意味著實施最經濟的家庭食品安排。

更加厲害的是,自此之後美利堅的農產品就成功佔領了老歐洲的市場。

第三件,歐戰結束之後,協約國首腦任胡佛為救濟與復興署署長,直接向他們負責,以解決戰後的食品短缺問題。

而在巴黎和約簽訂後,官方救濟組織停止活動,胡佛又建立一個“非官方組織”——美國救濟總署,對歐洲一些國家的兒童及難民繼續施行救濟,募集救濟費2。5億美元。

胡佛這一段履歷,使他作為一個“慈善事業家“而揚名於歐美。

在胡佛在領導歐洲的救濟活動期間,在美國政府的命令之下,他大力組織了對蘇俄的糧食封鎖和武裝干涉活動,援助外國武裝干涉者和沙俄白軍,其動機可想而知。

所以“現代的福祿泰爾”羅素在去年說,自此之後歐洲各國的革命都不可能成功了。因為只要美國捏緊糧袋子,歐洲各國就會活活餓死。

不過因吹斯聽的是,美國救濟總署卻會在今年的七月向處於大饑荒的蘇俄伸出了援手……

所以,胡佛現在就是一隻當紅炸子雞。在一戰之後,胡佛曾從國內外85所大學裡取得了榮譽學位,又從國內外一些團體組織獲得了468枚獎章、獎品、勳章。報界稱他為“美國的領袖人物“。

要不是袁大師這次陪著愛因斯坦過來,等閒見他一面都難啊。

胡佛聽他這麼一說,只好笑了笑道:“袁先生,你太客氣了。我的夫人也非常喜歡你的《濃情巧克力》,能邀請到你這樣的大作家,我想盧一定會很高興的,那麼就定在今晚七點吧。”

“好的,胡佛先生。我一定準時到!”

“鐺……鐺……鐺!”

坐在玫瑰木客房沙發上的孟憲承看了看自鳴鐘,時針已經指向了午夜十一點。

他暗暗地皺了一下眉頭,原本今天晚上袁燕倏約了這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