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是虎威軍督運部隊的一個千總,名叫劉石。
趙雲一愣,問道:“劉總兵,你不在下邳後營,為何來到此處?”
劉石衝趙雲抱拳行禮,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雙手遞上,說道:“啟稟趙督軍,末將是奉了諸葛參軍之命,特來送書信與督軍”。
劉石這麼一說,趙雲突然間沒反應過來,再一轉念,才意識到,自己跟大哥都一直管諸葛亮叫侄兒,但是論職銜,小諸葛亮是正經八百的參軍,劉石不過是一個千總,自然得規規矩矩。
趙雲笑了笑,伸手接過書信,放在案頭,“哦!原來是我小明侄兒讓你來的,辛苦了。此地將臨大戰,你速速回去吧”。
劉石卻說道:“多謝督軍好意,不過臨來之時,諸葛參軍再三交代,讓督軍務必先看書信,再動兵馬”。
趙雲一愣神兒,“我小明侄兒是這般說的?”
“末將怎敢胡言,諸葛參軍確實這般交代”。
趙雲點了點頭,“好,我小明侄兒非同尋常,此信必定大有文章,我且先看過,諸位稍候”。
趙雲說著話,開啟信來看,一開始還沒什麼,但是越看就越是面露喜色,看到最後,哈哈大笑,“哈哈哈哈,我小明侄兒真奇才也!”
諸葛瑾當然是最瞭解自己親弟弟的,看到趙雲這樣高興,就知道準是諸葛亮的信裡有什麼良策。但又害怕自己的兄弟年齡小,慮事不周,便索信來看。
趙雲也不隱瞞,直接把信交給諸葛瑾,讓李典他們一起傳閱。看罷這封書信,諸葛瑾以及帳內眾將無不拍手叫絕。
那信上寫道:“小侄諸葛亮叩首,近聞張遼將軍大破紀靈,且將其生擒,聞之甚喜。然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紀靈雖除,卻必使袁術警覺。
袁術生性貪婪,雖知虎威軍早有防備,卻必不肯就此收兵。以小侄所料,其必據住頤河西岸而與四叔父對峙。
袁紹起兵馬五十萬渡河,其勢頗大,我軍必將全師北上,方可與之決戰。倘若袁術不除,虎威軍一旦遠赴黃河,其必趁虛而入,乃大患也!
小侄自知四叔乃文武雙絕之將,但事關重大,不得不鬥膽奉勸叔父一二。
四叔父若出兵攻打袁術,切記絕不可強攻袁術營寨。袁術既是有心與四叔對峙,則必有防範。無論是跨河而擊、或繞道以襲其背後,皆不能成功。
袁術兵馬雖不濟,然卻終是十萬之眾。四叔若深陷腹地,非但不能成功,就算全身而退,也絕非易事。
0313:決勝千里有奇略
小諸葛亮這封信的前半段,就把趙雲的進兵計劃全盤給否掉了。而袁術又非打不可,既然諸葛亮否定了硬拼的戰略,那就自然得給出不硬拼的方法。
後面又接著寫道:“袁術擁十萬之眾,日耗糧草輜重必然巨大。豫州至頤河兩百餘里,期間又多河流,車馬轉運不便。袁術既有心要與四叔久持,必集糧草輜重囤於埠南。
袁術本非兵家,又心性浮躁,以為埠南位於大軍身後,必然疏於防範。如若埠南突然被襲,袁術必驚,而起大軍救援。其破綻在此,便有計可施。
以小侄之見,四叔可分五路出兵。其一路直臨頤河東岸,排布戰船,做欲渡河而擊之狀,以牽制敵軍。另外四路皆尋別處暗渡頤河,叔父可親領一軍,暗中潛至袁術大營左近隱蔽;再派兩路兵馬,埋伏在埠南城東道路兩側。然後使一軍詐襲埠南,舉煙放火,虛張聲勢。
袁術若知埠南被襲,必起大軍急救。那時候,兩路伏兵先起,一齊擊之,必可先破其一陣。殺破第一路援軍之後,兩路伏兵急行,改到袁術大營以西埋伏。
袁術急於解救埠南,若知道援軍被破,我軍又設有兵馬打援。必然親領大隊兵馬,再去營救。
此時,叔父可先放袁術兵馬離去,不必驚動。待其走遠,叔父便起兵突襲,攻取敵軍河西大營。我軍河東岸兵馬也趁勢渡河,與叔父兩面夾擊。此時袁術大營兵馬稀少,再者軍心慌亂,必不難打破。
袁術兵到埠南,不見我軍兵馬,自知中計,必然回軍再救本營。待他兵到營西之時,兩路伏兵再出,左右夾擊,袁術必破。
此乃小侄愚見,望叔父詳查,若得為叔父取用,小侄榮幸之至……”。
虎咆令眾將看了諸葛亮書信,無不拍手稱秒。連諸葛瑾也對自己這個弟弟佩服的不行。
趙雲當即依計行令,派諸葛瑾為第一路,領一萬兵馬,直到頤河東岸下寨,與袁術兵馬隔河相望,安排船筏,牽制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