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經過沉痛的思考,他們在公元950年澶州兵變之時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決心由亂求治,終於在兵變成功搶劫開始之後及時下令制止。當時趙匡胤也在軍中。對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趙匡胤跟著柴榮打天下的時候,在共同出生入死的戰鬥中,探討過許多立國大計。兵變成功之後不許搶劫,這是趙匡胤立國大計的第一步,他是一天也不會忘記的,怎麼會還要趙光義來提醒他。趙光義在增加吹捧自己的史料中出現這種漏洞,正好說明他自己根本沒有參加陳橋兵變。記事中說趙匡胤佩服他的謀略,當時就有把帝位傳給他的意思。說明寫這篇記事的人頭腦過於簡單,他把郭威、柴榮、趙匡胤這些人物都看成了傻瓜,只有趙光義才是聰明人。這種不合情理的吹捧很容易被人識破,一旦被人識破,一切吹捧也就一文不值。
史書中美化趙光義的許多記載都不真實,都是在趙光義登上帝位之後,由一些御用史官秉承他的意旨而增補上去的。我只要提出一條鐵證,就可以一舉推翻趙光義在陳橋兵變時立了大功的假話。這條鐵證是《邵氏見聞錄》引用的《建隆遺事》所說:陳橋兵變之時,趙光義留在京城陪伴母親杜氏,根本沒有到陳橋驛去。既然人都沒有去,事蹟從何而來!那麼,上面所引的《隆平集》中的那一段記事是從哪裡來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一書在註解中說出了這個秘密。原來那時候的實錄修過兩次,第一次修好後,趙光義看了不滿意,認為沒有記載自己在陳橋兵變時的功勞,多次要求宰相組織史官重修。第二次修成,其中就增加了不少對趙光義拍馬屁的記事。以後編篡《宋史》和其他有關史書都採用了第二次修成的實錄作為根據,趙光義的宣傳材料,當然就都編進去了。
對於這些內幕,宋人不好明說,但是元人敢說。《宋史》是元代修的,元人袁桷在《清容居士集》中《修遼金宋史搜訪遺書條例事狀》一文裡說:實錄中“太宗叩馬”的那一段話,“後錄增入,顯是迎合”(後來增加的一段話是為迎合趙光義加進去的)。袁桷完全理解,宋代許多御用史官在記事中添油加醋,無中生有,只不過是為了拍皇帝的馬屁而已。
歷史上的皇帝既有能幹的,也有窩囊廢,形形色色,各種型別都有。但是像趙光義這樣一生事蹟大都不實,基本上是靠包裝,靠造假造出來的,這樣的皇帝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金匱之盟是真是假
如果說,史書上所記載的趙光義的一生功業大都不實,都是他自己命令御用史官弄虛作假造出來的;那麼《宋史紀事本末》中專門有一卷記載的“金匱之盟”一事,又是不是真的?現在我把此事扼要介紹如下。
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做了皇帝,他母親杜氏就當了太后。杜太后一共生了五個兒子,名叫匡濟、匡胤、匡義、匡美、匡贊。其中匡濟和匡贊早死,陳橋兵變之後在世的,只有匡胤、匡義、匡美三人。對於皇帝的名字需要避諱的規定實在麻煩,趙匡胤既已稱帝,匡義就只能改名為光義,匡美就只能改名為光美。16年之後,趙光義又當了皇帝,光美只好又改名字,改為廷美。
公元961年6月,也就是杜太后當了一年多的太后之後,生了重病,危在旦夕。有一天,她把匡胤和趙普都召到病榻前,問匡胤:“你知不知道你是怎麼得到了江山的?”匡胤答:“都是託祖宗和太后的福!”太后說:“不是。正因為柴家讓幼兒做皇帝,才丟了江山。為了後代不出幼君,你百歲以後,應當傳位給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美再傳德昭(匡胤的長子),這樣,趙家的天下就萬無一失了。”匡胤說:“遵照母親的教誨。”太后又交代趙普:“你要記下我的話,以後不能違背。”於是趙普就在病榻前寫下這份遺囑,並且在紙尾寫上“臣普記”三個字。匡胤把這份遺囑裝在一個小金盒子裡,交給一個老成的宮女小心保管。因為這份遺囑儲存在一個金盒子裡,所以稱為“金匱之盟”。。 最好的txt下載網
殺兄奪位的驚天大案(4)
我認為:《宋史紀事本末》卷十“金匱之盟”中所記載的這件事整個就是假的,是由20年後的趙普偽造出來的。因為在當時,這件事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法。
如果說,杜太后是害怕趙家以後會出現幼君,丟了江山,才留下這樣的遺囑,其實趙家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時趙匡胤34歲,趙光義22歲,趙光美14歲,匡胤的大兒子德昭10歲。匡胤以下,兄弟叔侄,每個人只差幾歲,幾乎成了一種階梯形,不管匡胤什麼時候死掉,都不會出現沒有成年人接班的情況。杜太后完全是過慮。退一步說,即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