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戚英乃是一個文武雙全之人了,畢竟是有非常強大的基因傳承,而且是一個有實戰經驗的人,雖說看似之前的戰鬥中出現了不聽軍令的情況,考慮到當時的情況,他能夠當機立斷,也是非常難得的了。
只不過天朝的噴子實在是太多,送他們去打仗不行,絕對都會投敵,但是讓他們打嘴炮,一個個牛叉的飛起。
君不見西北軍大將馬芳打敗了蒙古,馬上就跳出來一堆噴子要彈劾馬芳,好吧!他們如意了,馬芳被彈劾了。
馬芳一被彈劾,蒙古知道這個訊息之後,驚喜異常,自己十幾萬人都奈何不了的馬太保,竟然被自己人給幹掉了,這絕對是長生天的庇佑呀!
於是蒙古人立刻決定南下牧馬,一路長驅直入,燒殺擄掠不在話下。這個時候這群噴子們**了,怎麼辦?
蒙古人打過來了,難道自己去上戰場,那可不行呀!讓自己打打嘴炮,構陷那些粗鄙的武夫,自己可是有拿手絕活的,但要是自己上戰場,一百個加在一起,也不是一個蒙古人的對手。
先說一下,在下絕對沒有任何貶低蒙古族的意思,蒙古族也是中華名族的一部分,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疆域的開拓者,是很值得肯定的。
第九十八章,戚英的三個條件
蒙古人是大華夏文明的一部分,其開拓了華夏文明歷史上的最大疆域,差點統治了歐洲,差點讓漢字成為世界語言,這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民族之間和而不同,相容幷蓄,這是中華文明高尚的地方。
蒙古大軍一來,朝堂之上的噴子們**了,這個時候又想起來了之前被自己彈劾的馬芳了。他們立刻進言,馬芳雖然如何如何,但還是很有能力的嘛!現在正是朝廷用人之際,就網開一面,讓他戴罪立功,重新啟用好了。
馬芳還是那個馬芳,但是那些噴子都真的不是東西,他們在馬芳上任之前,還是做了手腳,比如故意剋扣糧餉、比如進行人員調動(只出不進)、比如支援並不危急的遼東數千兵馬。
他們的意圖其實非常的簡單,既想要馬芳解決掉這一次蒙古南下的危機,還最好是藉著他們的手,幹掉馬芳這個不聽話的粗鄙武夫。這一招要真的是成了,絕對是一箭雙鵰。但是他們不知道一旦賭輸了,整個明朝將可能萬劫不復。
馬芳一回大同軍中,馬上就發現了朝堂之上那些人做的手腳,但是依然認真的整軍備戰,埋頭工作,沒有一點對國家的怨言。因為他非常清楚這一次蒙古出兵的規模,也知道自己一旦失敗之後,對於國家可能帶來的巨大的災難。
馬芳以六十歲的高齡,再次出現在了西北軍中,這絕對是蒙古想不到的。
這些年有王崇古、馬芳相繼坐鎮西北,蒙古人已經被他們打怕了,所以在蒙古大軍來到大同府管轄的地域之時,就得到訊息,在大同府的城頭看到了馬芳的旗號,立刻懵逼了。
fxxk,這是什麼情況呀,探子之前不是說馬芳被彈劾了嗎?那現在這裡的人又是誰?是原來的那個馬少保,還是另外一個同名的人,又或者馬芳還會影分身之術不成?最後一打聽,還真的是那個厲害的馬太師。
這一下蒙古人驚訝的發現,原來已經卸甲歸田的馬芳竟然還在大同,而且還在執掌軍務。他們馬上慌張地大喊道,馬太師還在,於是立刻退去了。而且因為這一次的不成功的出兵,暴怒的蒙古大汗還殺了幾個探子洩憤。
因為和蒙古人打了這麼多年的仗,老將馬芳乃是積威已久,蒙古人不戰而退,這一下出乎了噴子們的本意,也不是他們想要的劇本,但是木已成舟,有些事情就不能夠更改了。
這一次噴子們學乖了,為了避免馬芳下臺之後,蒙古人又來,所以讓馬芳在這個位置上又勤懇的幹了兩年之後。
看到蒙古人老實了之後,似乎又可以不要馬芳了,他再次被太學學生們彈劾,他自己這次真的是對朝廷心灰意冷了,於是連帶著引起了身體的不適,所以就乾脆真的告老還鄉,遠不出仕朝廷,最後在老家鬱鬱而終了。
不只是馬芳,包括他的前任王崇古,後繼者楊博,還有稍後倭寇之亂平息之後的俞大猷、戚繼光,明末的孫傳庭、盧象升,多少為國打拼之人,就這樣沒有死在敵人之手,而是間接死在了什麼都不懂的,不對,不能說什麼都不懂,他們很會噴,死在了噴子手裡,讓敵人拍手稱快。
黑田職高搖了下頭,看來從明朝開始,只要言論還算自由,就少不了這些清談誤國之輩,這還真的是熱血青年的尿性呀!
“也都不是些重要的東西,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