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1 / 4)

小說:魏延的種子三國 作者:京文

人口普查完畢後,有一個新問題產生了,魏延發現憑空多出了許多沒有田地急待魏軍給他們分配田地的人口。

第337章 【匈奴人!】

魏延讓人仔細盤問,方才得知,這都是世家大族為了減輕自己負擔,放出來的一些奴僕和佃農。

幾個月前,魏延掃平了世家叛軍後,挾此大勝,理直氣壯地把剩下那些世家大族非法佔據未曾造冊的田地全都收了上來。

這些世家大族蓄養了很多奴僕和甘願賣身的佃農,收留隱匿的人口實在太多,而多餘的田地被魏延非常理直氣壯地拿走了,這樣一來,世家大族們就發現,之前那些不甘心賣身屈服他們的自耕農從魏軍那裡分得的田地,比自家的人均田畝還要多些,甚至還要好些。

在魏延執政之前,世家大族都逃避田賦、商稅,但因為魏延的鐵腕鎮壓,殘餘的世家大族雖然是叛亂世家大族的十餘倍,卻都被十萬魏軍的鐵血給懾服了,他們不敢再重蹈叛亂世家的覆轍,乖乖地答應繳納一畝二斗的田賦,這跟自耕農繳納的田賦是一樣的。

這一畝兩斗的田賦便加在那些佃農頭上,本來一畝地收成大概能有四十鬥,多交兩鬥也沒有什麼所謂,但現在可以交給佃農耕種的田畝短缺了,耕種得少了,世家地主又要多的分成,搞得那些佃農都在拿自己的處境跟外面自由得只用繳納一畝地兩鬥糧食的自耕農相比,心裡非常不平衡,現在這世道變了,賣身為世家奴反倒不如以前做自耕農,很多佃農奴僕都紛紛逃離世家的莊園。

世家大族們看到這樣的形勢,萬般無奈,便按照魏軍均分田地的標準,分給下面佃農每人十畝地租種,減免了額外增加的兩鬥賦稅,那一畝兩斗的賦稅便從自己向佃農原來徵收的糧食里扣除,當然這樣分下去,還有相當一部分佃農沒有分到田地,這些世家大族便把這些佃農趕走,讓他們去找魏軍要田地。

人口大普查過去了,聚在魏軍駐地前面的被世家大族遣散的佃農們拖家帶口總有四五十萬人之多。

魏延考慮到水土生態保持,下令不準盲目地開荒,現在整個義陽郡、南陽郡的良田都已經分給魏軍將士做軍功田,還有很大一部分做軍屯的屯田,當然石韜、韓浩他們那個現在改名為建設兵團的屯田兵們佔據的良田也不少,能夠預留給這些佃農的田地只有一百多萬畝,僅僅夠安置二十多萬人,還有二十多萬人分不到田地,如何安置這二十多萬人呢?如何安置越來越多的流民呢?

魏延便把目光放在因為戰亂而地廣人稀的弘農郡、河南郡,那兩個郡足以安置百萬人口。

可是,在那裡屯田,有個威脅是縱橫河東的白波賊。

白波賊在漢獻帝東歸的時候,一分為二,一部分是楊獻韓絳,後來被魏延擊敗,另一部分是胡才、李樂率領,他們依然逗留在河東郡,隨時可能威脅弘農、河南兩郡。

於是,到了九月份,魏延領三萬人馬,準備發兵河東,將白波餘黨掃除乾淨。

表面上,魏延只領了五千人馬,在洛陽城(此時依然是廢墟)後面的孟津渡上了船,似乎是順河而下,並且散佈訊息,說曹操的河內太守魏種護送無數金銀財寶到濮陽去。

這一日,船隊過了河內郡溫縣,魏延站在船頭,用另一個打磨好的望遠鏡眺望了一下溫縣。

溫縣有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司馬懿,現在已經十八歲了,已經有了鷹視狼顧的奸臣模樣。

魏延暗下決心,這一番必定除掉司馬懿一家。如無司馬懿,必無五胡亂華,這個推理是否正確,魏延也說不準,但是他極其痛恨那個又厚又黑的野心家,痛恨那個聰明二代糊塗好幾代的司馬家族,恨之切,甚至超過對曹操、劉備的憎恨。

這也是他重生前無法把《軍師聯盟》看下去的原因。

溫縣以北便是連綿起伏縱橫巍峨的太行山,魏延便屹立在甲板上,端著望遠鏡飽覽太行山的壯麗風光。

看著看著,魏延臉色忽然凝重起來。

黃河和太行山之間是一大片矮山丘陵,草木茂盛,本來甚不起眼,魏延卻看到那一大片蔥鬱的山林裡,似乎隱藏著沖天殺氣。

樓船順流而下,距離那一大片叢林越來越近,在望遠鏡裡看到的景物越來越清晰,叢林裡閃爍出無數刀光劍影。

魏延連忙傳令下去,讓全軍做好戰鬥準備。

這時前方傳報,說河道越來越窄,形成了一個葫蘆形,在葫蘆口處僅能容許兩條大船經過。

魏延聽到這個訊息,心中的陰霾越發濃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