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後。袁術得知魯肅遷居,急忙派人趕來阻攔。魯肅排開精壯人等,張弓搭箭,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大勢。方今天下紛紛離亂,有功,得不到賞賜,無功,也受不到責罰,為何要逼迫我呢?”說著,命人將盾牌立在地上,遠遠開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一方面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
後來,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見到了孫策,孫策很賞識魯肅,但後來,魯肅的祖母去世,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正史中便是如此)。
不得不說,魯肅的祖母真是個老祖母,不但撫養幼年喪父的他長大,還死得這麼及時,讓他回到東城,迎到他真正的明主!
第266章 【你死期不遠!】
當魯肅回到東城之後,劉曄派人送給魯肅一封信。
信中說:“當今天下豪傑蜂起,憑你的資質才幹,尤其適宜於當今社會形勢。你還是趕快回去接走老母親,不可滯留東城。現今鄭寶這個人,在巢湖擁有一萬多兵眾,佔據富饒的地區,廬江郡許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況我們這些人。看他的趨勢,還會廣聚更多的人眾,機不可失,你應該速去那兒。”
魯肅不明白劉曄的意思,他看得出,鄭寶不是能成大器的人物,想必劉曄也能看出,為什麼劉曄要自己前去呢?
他正在疑惑間,劉曄的使者告訴魯肅,送信會經過鄭寶的領地巢湖,會被鄭寶查到信件,所以必須要這樣寫信,但劉曄的真正意思是想和魯肅聯手,做掉鄭寶,然後領著鄭寶的人馬去投奔魏延。
劉曄為什麼要跟魯肅聯手,因為魯肅善騎射,射術在淮南無人能敵,劉曄想和魯肅一起聯手殺掉鄭寶。
“投奔魏延?”對魯肅來說,環顧四方,袁術暴虐無能,曹操兇殘不仁,呂布剛愎不智,劉表坐守老賊,普天之下,只有兩個諸侯可以投靠,一個是孫策,一個是魏延。
如果沒有魏延橫空出世的話,孫策是魯肅好友周瑜的好哥們,又雄姿英發,橫掃江東,前途遠大,非常值得投效!
可魏延橫空出世,以三百人馬起家,陸續擊敗張繡、劉表、曹操等強敵,勢力鼎盛,最近又把袁術十萬大軍,攻佔壽春,打得袁術抱頭鼠竄!
人比人氣死人,貨比貨得扔,孫策原來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可跟魏延相比,遜色太多,魏延現在是朝廷任命的平南將軍,是獨立諸侯,擊敗的都是劉表、曹操、袁術那樣的強敵,孫策目前還只是懷義校尉,名義上還是袁術的下屬,擊敗的只是劉繇、王朗等孱弱之輩!
魯肅當然更想投奔魏延,可他正在辦祖母喪事,無法離開,只得放棄前往。
劉曄沒有魯肅的支援,就準備以一人之力動手去除掉鄭寶,恰逢此時,魏延親自前來徵辟他,便先和魏延一起去匯合魯肅,再去除掉鄭寶。
……
此時,魏延再度跟魯肅、劉曄說了這個建安二年(197年)秋冬時節淮南將有旱災蝗災的事情。
魯肅、劉曄的反應跟其他人一樣,都是難以置信。
魏延理解他們的反應,畢竟淮南物華天寶,南有長江,北靠淮河,裡面又有巢湖、芍陂湖,分別都是方圓八百多里,水網密佈,河網交錯,怎麼可能有旱災。
但遍觀史書,都說這一年冬季的淮南有大旱災並伴隨蝗災,而這個旱災蝗災正是袁術徹底垮掉的一大催化劑,比被曹操、劉備擊敗還有可怕!
這麼說來,那極有可能是,這個旱災太過嚴重,連巢湖、芍陂湖的水位都下降到了不能滿足方圓八百里的灌溉需求,所以才導致淮南顆粒無收!
所以魏延用了各種說辭,讓魯肅、劉曄他們相信,這年秋冬季節,淮南一定會爆發旱災、蝗災。
魯肅、劉曄他們雖然還有些將信將疑,但這種災害的事情,絕對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事情,相信了而去遷徙只會有些奔波之苦,可如果不相信而滯留在這裡,將來可能會有數十萬民眾餓死!
所以,他們支援魏延將淮南民眾遷移到義陽三郡!
而淮南民眾只要有一半遷移到了義陽三郡,這三郡的土地和糧食就已經飽和了,未來,魏延兵鋒所指,便是風調雨順的荊州!
……
在離開淮南之前,魏延就想把巢湖賊鄭寶除掉!
巢湖之上,有十幾股賊寇,以鄭寶為主,如果現在不收編他們,等到這年冬天,他們也就鳥獸散了,會投靠袁術或者孫策!
魏延不能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