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在三國演義裡面是個bug。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百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中,可以找到這樣的話“時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壽五十四歲”也就是說,諸葛亮死的時候才54歲,是在建興十二年。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七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維詐獻書”中,“卻說蜀漢建興六年秋九月,魏都督曹休被東吳陸遜大破於石亭”,“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從這裡可以知道,趙雲是死於建興六年秋。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中,可以找到“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芝賀曰:“將軍壽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陣前力斬四將,世所罕有!”雲曰:“丞相以吾年邁,不肯見用,吾故聊以自表耳。”這些話裡,可以看出,那時的趙雲已經年高70歲了,而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時是什麼時候?
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中,“丕召入謂曰:‘卿等皆國家柱石之臣也,若能同心輔朕之子,朕死亦瞑目矣!’言訖,墮淚而薨,時年四十歲,在位七年……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選定建興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師伐魏。忽賬下一老將,厲聲而進曰:“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從上面的話可以知道,諸葛亮是在曹丕死後寫“出師表”請求伐魏的,而當時是建興五年春,也就是說,在建興五年的時候,趙雲已經70歲了,所以趙雲死的時候應是71歲。
在三國演義的“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中,“卻說章武二年夏六月,東吳陸遜大破蜀兵於亭彝陵之地……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時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也就是說,劉備死於章武三年夏,死的時候是63歲。在三國演義的“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中,可以找到這樣的話“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時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乃立太子禪即皇帝位,改元建興”,從這裡可以知道,是在章武三年改元建興的。
看到這裡,就可以推算出,到建興六年的時候,劉備也才69歲,而趙雲卻已經71歲了。而約定俗成的,桃園三結義,關羽比劉備小,張飛比關羽小,而阿斗叫趙雲是叫四叔的,可見,趙雲比張飛還要小,所以這個趙雲的年齡肯定是搞錯了。
在三國演義的“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中,“川將數百員,並五溪番將等,共兵七十五萬,擇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師……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從這裡可以知道,張飛是在章武元年死的,死時55歲,到章武三年的時候是57歲,比劉備63歲小6歲。
在三國演義的“第八十回: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中,“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文武各官,皆呼萬歲,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從這裡可以知道,劉備是在建安二十六年四月改元章武的。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中,“於是關公父子皆遇害,時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關公亡年五十八歲。”從這裡可以知道,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冬,死時58歲,到劉備在建安二十六年四月改元章武時是60歲,而到章武三年劉備死的時候,關羽也應該已經是62歲或63歲了。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也就是說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劉備已經28歲了,而在小說裡面,沒有提到關羽比劉備小多少,但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中,“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這是說關羽至死的時候,已經跟劉備、張飛在桃園結義三十多年了,就算按30年來算,關羽死時58歲,那麼結義時也應該是28歲了,所以關羽的年齡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的。
不管演義上怎麼鬧bug,但在這個時空,魏延看趙雲現在年紀是三十歲,應該是公元167年出生,到建興七年的公元229年去世,享年62歲,倒也合理。
那白袍男子將亮銀槍往地上一紮,拱手施禮道:“在下正是趙雲,敢問閣下可是平南將軍武侯文長公?”
魏延愕然道:“子龍你應該與我從未謀面,緣何一眼就把我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