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過亞細亞菸草公司,哈林的祖父庾恩錫曾任滇南省會的市長,父親庾家麟是政界資深人士,母親是京劇名伶張正芬。
伊能淨不僅家境清貧而且當年為了生活還曾被富豪包養,這讓哈林的家人一直都很不喜歡她,那一世,兩人密婚,哈林家人強烈反對,婚禮現場,除了庾家媽媽、姐姐,沒有半個伊能淨的家人在場,甚至連結婚戒指都還沒買領完證後的第一餐不是熱烈的慶祝,而是隨便找個地方吃了點披薩,婚後第一個晚上是在友人家借宿,當時,哈林牽起伊能淨的手,伊能淨哭得一地,這也是後來春泥歌詞中“牽你的手,你卻哭紅了眼睛”的由來……成年累月的矛盾堆積,讓這個女人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壓力。
別說一個女人呢,就連盧衝這樣一個能抗壓的男人,都忍受不了,那一世,老丈人、丈母孃一直嫌棄他的家境,嫌棄他各種各樣,雖然他拼命努力掙錢,把他們的女兒養得比豬還胖,依然得不到他們的半點認可,這樣不被祝福的婚姻在第七個年頭就走到了終點。
伊能淨低頭細想了一下,她不得不承認,如果將來她和哈林結婚的話,肯定得不到他家人的祝福,她不禁問自己,不被對方家人祝福,以後結婚還要抬頭不見低頭見,她能承受得住嗎?
而且,她知道自己對於感情非常沒有安全感,如果像盧衝說的那種情況發生,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挺得住?(未完待續。。)
第698章 【說中心事】
他們原來也是相愛的。
一個晚熟的大男孩,騎腳踏車去她的住處,透過欄杆偷偷的往樓下看去,樓下是她站著一輛豪車前,有錢的男人在追她。她抬頭偷偷望他,然後坐上豪車繞一圈回來,對他說,還是腳踏車舒服啊。那時候,他們是單純的,連愛都是幼稚和單純的。
有誰敢說,戀上一個人,會一談,談上個13年,相信在擾亂不堪的娛樂圈,這是很難得了。所以,即使走進了婚姻,他們還是相愛的,只是這愛從幼稚到單純,到有了茫然。
可惜,他們美好的愛情沒有堅實的基礎,除了家世相差太大,兩人的經相差太大,而伊能淨的不安全感太重,以至於她在愛情裡很作。
三歲被生母丟給養母,每天繩子拴著的童年,在香江,姐夫欺負她,在日本,同學們欺負她,在寶島,又孤獨。一個17歲的小女孩沒有背景沒有親人,獨自闖蕩娛樂圈。17歲,還是在讀高中的年紀,而她已經經了這麼多。她分成兩個自己,一個善良,相信世界是有光的,一個黑暗,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她沒有變壞,她只是沒有安全感,她只是痴痴的獨自去愛自己,卑微的去戀著某人。
她在與哈林戀愛前,也交過一個男朋友。為了這個男朋友,她放棄了電影,提著箱子就去找他了,他卻消失放了她的鴿子,這一件事她後來有反覆去提,因為這件事讓她更加變得沒有安全感。後來,她認識了哈林。
伊能淨是個愛起來就要發狂的人,如她自己在書中寫的那樣,戀愛中的她是個病人,要死要活的,她曾經在哈林的某次分手後狂醉買藥自殘。而且,她是一個以亂治亂,以毒攻毒的人,當她在愛情中感受痛苦和絕望的時候,她出去和別的男孩吃飯約會,以為可以刺激哈林或轉移自己的熱度。特別的是,她發現這些招數沒用,約會回來還原原本本的告訴哈林,告訴他自己怎麼也愛不上別人,只能愛他。哈林的感受是什麼?她幼稚的行為讓他心疼不快,她的發狂於他是一種負擔也是一種感動,自己也有些許的愧疚因為確實無法用同樣的熱度回應她的狂戀。正在這糾困中,一些人用所謂的好心和窺探的語氣去提醒哈林:我們看見伊能淨和誰誰誰在一起玩了。哈林的反應能是什麼?去解釋我和伊能淨正在鬧矛盾?去說明她其實只是以毒攻毒其實愛的是我?還是他最本能的反應勃然大怒!
那一世,06年兩個人開始鬧矛盾,伊能淨負氣搬離,當時是一種示威,以為哈林會做出退步,但看來哈林沒有。寶島媒體說哈林放手讓老婆在大陸打拼,是信任她。可是,在伊能淨來看,或許那是一種冷漠,你搬出去也好,你怎麼折騰也好,反正我是不會改變的。伊能淨越來越撐不下去了,之後的行為又回到了她當年的混亂幼稚,以亂治亂,在和哈林沒有理順兩個人關係的時候,牽起了別人的手。但這一次,再也不是當年地下情時的狀態了。巨大的輿論聲浪,黃的猥瑣退縮,把她一下子拍醒了。她寫到:“愛我的人不會因為我幼稚而離開我。”可見,她意識到錯了,希望哈林還能象以前那樣知道她事出有因而原諒她。
據說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