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不住凌雲的注視,不得不紅著臉低下頭。
凌雲心中一動,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現在越看劉芷越順眼了。也可能是真的有了感情,或許是真的習慣了。
面對劉芷的多次有意無意的表白,凌雲有些心動。
但看了一會兒,凌雲卻搖了搖頭,低聲喃喃道,“太了。”
儘管聲音很低,劉芷卻依然聽到了,她急著說道,“現在是,以後會大的。”
“咳”凌雲故做咳嗽一聲,儘量掩飾住心中的震驚,這丫頭也太大膽了,什麼話都敢說,“丫頭,我是說你的年齡太了。”
“我說的也是年齡。”劉芷隨著辯解道。
凌雲一陣無語。
劉芷用手指繞著頭髮,低頭不語。
“你希望我去徐州嗎?”良久,凌雲問道。
“都是你的領土,你去哪裡都是你的自由,我只想你去哪裡我都能跟著你,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奴家好滿足?”劉芷羞澀地說道。
若是以前的凌雲,肯定不會錯過這個大好機會,但現在的凌雲不同了。隨著地位的不斷提高,一言一行的影響力非常大,許多事情不能隨便做出,至少他得為人家姑娘負責。
“今天有些累了,你先回去休息吧。”凌雲沒有和劉芷繼續說下去,反而話鋒一轉。
劉芷很乖巧地應了一聲,收拾起餐具,幽怨地看了凌雲一眼離開了大堂。
望著劉芷的背影,凌雲不禁暗自問著自己,她是自己想要的嗎?太了,太了。
彷彿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似的,劉芷再來時,沒有繼續以前的話題。
豫州方面,袁術終於沒有給凌雲書面答覆。而是不停地調動兵馬,與趙雲的大軍遙遙對壘。
此時前線的糧草輜重已經供應充足,凌雲令趙雲相機而動。同時派太史慈帶兵十萬前去支援。
五十萬大軍陳兵豫州境外,給袁術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而率先迎戰趙雲的卻是公孫瓚。
公孫瓚自從到徐州之後,招兵買馬將兵力擴充套件到八萬人。期間安排大量人手製作連弩,倒也形成了三萬餘人的連弩軍。
他到徐州之後就開始打上了陶謙的主意,但陶謙能成為一州州牧豈是尋常之輩。當初念著與公孫瓚之間的情誼,所以在公孫瓚落難之時收留。而公孫瓚卻狼子野心,圖謀州牧之位。
被陶謙趕徐州後,只得投靠袁術。
這次公孫瓚學乖了,在袁術帳下韜光養晦,低調行事,得到了袁術的信任。
凌雲不斷地擴張勢力,讓袁術有了很大危機感,對於公孫瓚的到來,袁術非常歡迎。畢竟給自己增加了八萬多的兵力。
既然公孫瓚甘願在帳下聽令,袁術自然不會客氣,便讓他打了前戰。
公孫瓚以為憑藉三萬多連弩軍能旗開得勝,不料遇上了趙雲的鐵甲軍,一戰被滅殺了一萬多人。連續丟了兩座城池才算穩住了陣腳。
自此,公孫瓚不敢大意,一直堅守在城中不敢應戰。
趙雲和太史慈、滿寵,兵分三路,分頭向豫州內部挺進。一路破城斬將,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佔領了穎川的十三個縣。
凌雲在鄴城不斷收到捷報。
然而,正當大軍風頭正健之時,戰場上意外陡生。
長安的郭汜帶兵十萬突然進兵河內,向郭太發起了進攻。
凌雲知道這是早晚的事情,李郭二人如此長時間才覺醒過來,應該說給凌雲提供了相當長的發展機會。
凌雲肯定不會放過長安的,但暫時凌雲還沒想動。既然郭汜來了,那沒別的說的,只能給他打回去。李傕沒有跟郭汜一起出兵,是因為賈詡從中周旋。但賈詡並未能完全打消李傕出兵的念頭,他只是在處在觀望和猶豫中而已。
河內郡,凌雲給郭太安排了五萬大軍,五萬雖然不多,但裝備了連弩,郭汜並未能討得過好去。
但五萬人還遠遠不夠,凌雲又從各地調集了五萬人馬,以防止李傕突然興兵。
在亂世中,畢竟誰都不會甘願被別人打敗和吞併。
一場風波暫時處於可控狀態之內,但偏偏遼東又發生了事情。
太史慈收復遼東之後,僅留下了一萬兵馬鎮守,後來凌雲派鮮于銀領三萬兵馬駐守遼東。留在遼東的兵馬增加到三萬人。
遼東經歷政權變遷之後,平靜了一段時間。
隨著凌雲在豫州戰場的開啟,遼東外部,夫餘、高句麗和鮮卑等三族又不安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