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一萬人啊,就這麼沒了,薄奚達一想到這兒就痛心疾首。好在他的小命是揀回來了,又看到了今天的太陽。但他並不知道,俊靡城隨著他的到來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閻柔派出五千大軍之後並不放心,隨後派出了流星探馬打探攻打獷平城的戰況。薄奚達兵敗遭到追殺的訊息先一步送回了俊靡城。閻柔立刻去找劉虞,讓他下令開城把薄奚達的敗軍放進來。
劉虞沒有答應,反讓閻柔出城接應而後返回烏桓,他要把自己同這件事撇清關係。
閻柔如此精明的一個人自然不會同意劉虞的做法。一萬大軍都被打得大敗,他再填上去五千人,基本上等於給老虎嘴裡再送上一塊肉。
他的意思是讓薄奚達進城之後,烏桓兵與劉虞合兵一處共同對抗凌雲。
烏桓經常搶掠幽州邊界,讓劉虞公開聯合烏桓承擔搶掠的罪名,劉虞說什麼都不會這樣做。如此一來,他多年的好名聲就會毀於一旦,就會遭到幽州百姓的唾罵。本來他想讓烏桓人報復完凌雲就撤回他們自己的地盤,沒想到凌雲如此厲害,居然把烏桓人給追到他的家門口。
此時劉虞暗暗後悔,不該聽信公孫紀之言,對凌雲輕易動手。若在平時他還可以和凌雲一戰,現在牽扯上烏桓,他實在是師出無名。
閻柔與劉虞各懷心思,談判陷入僵局。時間緊急,容不得繼續拖延,最後閻柔拿出殺手鐧,向劉虞索要他允諾的糧食,以此作為要挾。
這段時間,劉虞在凌雲處購買了數千石的糧食,但都分散在各個城池。讓他立刻從俊靡城拿出足夠的糧食,絕對無法辦到。
劉虞拿不出糧食,又不想公開與烏桓聯合,他還不敢把烏桓人惹急了。萬一與烏桓決裂,再把他們之間的交易捅出去,他就算徹底身敗名裂。
談來談去,最後閻柔和劉虞各退一步。劉虞不為閻柔出兵,但把俊靡城交給閻柔。對外聲稱是烏桓人混入城中,趁夜拿下城池。這樣既不會讓聲名掃地,又算幫了烏桓人。
閻柔眼看著指望不上劉虞出兵,無奈之下只好同意這個辦法。當即閻柔的人馬接管俊靡城,劉虞率領屬下從南門撤往徐無縣城。
事情一經談妥,閻柔立即派人向烏桓大人蹋頓求援。劉虞離開俊靡不久,薄奚達便帶著殘軍到了北門。
他們剛剛進入城中,凌雲的騎軍已風馳電掣般殺至城下。
第九十九章 意圖何在?
凌雲率領大軍抵達俊靡城外,一聲令下,所有兵馬在城北側一字排開。戰馬嘶鳴,旌旗招展,軍士全都殺氣騰騰,氣勢逼人。
烏桓兵若想返回烏桓境內,無論他們從哪個城門出來,最後都得轉向北方。只須守住這個方向,他們必定插翅難飛。
凌雲手握韁繩向城上望去,視線中,城頭的守軍全是烏桓兵,幽州軍一個都看不到。
此時閻柔率領的那部分烏桓軍全換上了烏桓軍服,這也是劉虞把俊靡城交給他的條件之一。
看到這個情況,凌雲皺了皺眉頭。他之所以放少部分烏桓軍逃回來,就是想讓他們把劉虞私自勾結烏桓的事給抖露出來。或者他們出來接應這部分烏桓軍,或者烏桓軍進城。無論哪一種情況,劉虞都無法繼續掩蓋與烏桓勾結的事實。現在這情形有些不對,看來劉虞採取了應對措施。
本來凌雲在燕山檢視劉虞資料時,看到一片好評,什麼發展生產、仁政愛民、節儉自律等等。但經過幾件事一揣摩,他發現劉虞這人比較陰險。先是在公孫瓚大兵壓境時將漁陽縣送與自己,想借自己的力量替他阻敵。而後公孫瓚敗退時,又找他要回那三個縣。並且為他求的上谷太守一職也是別有用心。幾次接觸,劉虞不是過河拆橋,就是想把他當槍使。
因為這個原因,凌雲對劉虞的好印象大打折扣。本來他對歷史記載的東西就不完全相信,如今一品再品,他逐漸認清了劉虞的狡詐和虛偽。因而他才毫不手軟地鮮于銀動手,又大大地敲了劉虞一筆。
按理說,劉虞借用烏桓兵馬對付公孫瓚還屬有情可原,畢竟誰都不想坐以待斃。但劉虞在自身危險消除之後再指使烏桓人搶掠,這件事讓凌雲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別說是搶凌雲治下的地盤,就是幽州任何一座城池,凌雲也不會坐視不管。他烏桓算是哪根蔥,居然屢次侵犯大漢疆土,燒殺搶掠,視天朝人如無物。
要說以前,凌雲想管可能會力不從心。但現在不同了,他的力量迅速壯大,短短半月間,人馬總數發展到近四萬人。雖說其中有數千是新招募的軍士,但現有兵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