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也就千八百人的樣子,如果太多,就顯得不太真實了。
凌雲的人馬將那些人殺掉一部分,活捉了一部分,而後當著百姓的面進行審理。
審理事項由當地百姓進行,開始時,抓到的兇手還嘴硬,一直說是凌雲的部下。
百姓可不管那套,問一個殺一個,直到把那些人殺得心裡直發毛。
由此當地百姓得出了另一個版本的答案,說是奉曹操或袁紹的命令嫁禍凌雲。
凌雲的人聲稱要弄清事情真相,把那些沒撒謊的兇手都留了下來。並詳細記錄了那些人的姓名,住址,家庭情況。
總之和他有關係的事情都詳細詢問,而後由當地百姓到各地核實。
終於真相大白於天下,果然那些兇手大多居住在兗州與冀州一帶,顯然是曹操和袁紹的人馬。
真相既然清楚了,凌雲再不客氣,發兵征討袁紹殘軍,為死去的百姓報仇。。。
第一百四十三章 河內
第一百四十三章河內
屠村事件的真相迅速在兗州和冀州一帶擴散,但曹操和袁紹適時地進行了反面宣傳,企圖抹殺他們的罪證。
凌雲此時興兵討伐,他對曹操起初還有著些許敬意,但經此一事,對曹操的評價大打折扣。此人真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奸雄。
起初凌雲的大軍還非常順利,把袁紹的兵馬逐漸驅逐到冀州邊界。但隨著凌雲的領地不斷擴充套件,麻煩事來了。
先是幷州河內處來了一支人馬,領兵之人是一個大人物,至少對凌雲來說是這樣。
此人正是溫侯呂布,李傕、郭汜兵亂長安後,呂布被迫撤出長安,轉投袁術。後來與袁術鬧僵,輾轉來到張揚處。以前呂布與張揚同在丁原帳下為官,私交甚密。如今走投無路之下只好投到幷州。
呂布到河內之後並沒有安心避禍,而是聯合張揚招兵買馬,企圖東山再起。但呂布招兵並不只是在河內一帶召集,而是在整個幷州。
幷州大部都在凌雲的掌握之中,凌雲自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本來不打算先對付張揚,但由於呂布的到來,只好提前開始行動。
冀州方面,因為凌雲的攻勢過於猛烈,袁紹眼看抵擋不住,曹操不得不派兵相助。而且曹操不只出動了自己的兵馬,還與北海相孔融聯合在一起,共同出兵冀州。
凌雲從幽州崛起,在短時間內掌控絕大部分幽州,令四放諸侯深深震驚。
許多人調動秘密力量徹查凌雲的底細,居然一無所獲,根本沒查出凌雲的來歷。這讓各路諸侯都大吃一驚。這樣的事情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人都有父母親人,怎麼可能查不到?
正因為如此,人人都有危機感。
北海在青州境內,青州大部被曹操掌控,如果曹操失敗,北海將直接暴露在凌雲的威脅之下。孔融雖然知道曹操野心也很大,但他對凌雲簡直一無所知,所謂未知的才最可怕。所以孔融為了自保,不得不出兵冀州。
而袁紹失去了大半個冀州,擔心凌雲一舉拿下整個冀州,不得不放下身價,派人去袁術處求救。
但不知道袁術出於什麼原因,遲遲未給答覆。
此時凌雲的大軍已經打到了冀州的西南方,兵臨魏郡。
諾大的冀州,袁紹只剩下魏郡一處疆土。
凌雲率領大軍屯於邯鄲,與袁曹孔三家大軍對峙。
近一段時間,遼東戰事平定,公孫度被殺,遼東被太史慈收復。整個幽州進落入凌雲之手。凌雲因此從一錫將軍升為二錫將軍。
升級後的凌雲擁有了自兵營購買兩萬人馬的許可權,但他並沒購買。透過並營購買兵馬可以使他使用奇兵,凌雲自然不會隨意使用這些名額。
這一日,凌雲升帳,召集部下議事,準備兵伐魏郡。
等凌雲說完了主要事項,太史慈對凌雲說道,“主公,那孔融為人仁義,極可能是受了曹操的蠱惑才併發魏郡。主公不如將此人爭取過來。”
凌雲點了點頭,他從太史慈的資料中得知孔融曾在太史慈遼東避難期間給予他的家人許多關照。
太史慈對孔融心生感激也屬正常,爭取過來也就避免了太史慈落個恩將仇報的罵名。可謂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凌雲對孔融其人也非常熟悉,孔融是孔子的嫡系子孫,深有德名。時候就知道給兄弟讓梨。討伐董卓的時候,孔融也出了不少力。
歷史上的孔融後來投降了曹操,但卻被曹操陷害至死,可謂是非常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