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2 / 4)

小說:星艦文明 作者:左思右想

射線武器等等。這些武器之中有些隨著文明科技的進步已經得到了實現,例如電磁武器。而有些則遺憾的退出了舞臺,例如曾經很有市場的鐳射武器、各種射線武器等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能量晶石的出現。能量護盾簡直就是各種射線武器的剋星,幾乎所有的光能武器全部失去了用武之地。

在三級文明之前,很少有文明能夠確切的知道能量晶石的利用方式,即便是四級文明之中能夠在四級文明初期發明出能量反應堆,將晶石之中的能量緩和的釋放出來的文明也是寥寥無幾。這就使得電磁武器和鐳射這樣的高能射線武器很有市場,因為這兩種武器都能夠實現超遠端打擊。在這裡我稱之為超視距打擊,這裡的視距指的是光學望遠鏡能夠探測到的距離。

但是宇宙戰場太空曠了,空曠到以光速飛行都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這就使得在雙方交戰的過程之中,炮彈還在向著敵人前進時,敵人已經不在炮火的軌跡上了,超視距打擊變得虛妄。即便是用最先進的火控雷達來瞄準、預測敵人的運動軌跡,戰爭也像是在碰運氣,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加大炮火的覆蓋密度和區域。至於準頭?還是算了吧,電磁炮彈經過這麼遠的距離再加上途中受到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天體重力的影響,最後能夠飛到哪裡去還不一定呢。

這個時候,能夠快速的對敵人攻擊的光能武器便出現在了戰場上,但是即便是光能武器,最高速度也僅僅只有光速,而且隨著距離的延伸,聚焦的光束會慢慢的擴散,到達一定的極限距離之後甚至都已經沒有攻擊威力了。而且,在宇宙這樣的廣度上,即便是光速也慢的像烏龜爬行一樣。隨著能量科技的發展,幾乎能夠在攻擊時間瞬時到達的超光速武器——能量炮也就應運而生了。

需要說的是,超光速攻擊和超視距攻擊並不是一個概念。超光速並不意味著超視距,只能說明炮火攻擊的速度快而已,但是距離卻不一定遠。就像我們第四艦隊使用的SS級能量炮,最遠的攻擊距離也就在幾個光時到十幾個光時之間徘徊。

光速以下時,空間是平滑沒有阻力的。但是一旦速度達到了超光速,空間阻力呈指數遞增,能量炮的攻擊為了達到超光速必須花費大量的能量用來克服空間的阻力。隨著距離的增加,能量炮所攜帶的能量逐漸地降低,其攻擊力也逐漸地減小,直到接近於無。所以,超光速武器的攻擊距離也是有限地。

對於其他能夠進行超光速攻擊的武器形態,我搜集了幾個比較合理的設想:例如給超巨型導彈裝備上曲速引擎,直接讓導彈在超光速的情況下飛向敵人,對敵人進行攻擊。這種武器如今在各個冒險團的探險船上已經裝備,但是效果確是差強人意。因為曲速引擎是透過扭曲空間來實現超光速的,在導彈進攻敵人的時候,由於空間的彎曲,絕大部分的導彈會從目標的周圍滑過,造成脫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導彈必須在目標附近脫離超光速,再對敵人進行攻擊。這就給敵人留下了攔截的時間,絕大部分的導彈都在最後這一步折戟沉沙了。

還有一種就是利用我們的臨時蟲洞技術在整個艦隊前方開啟一個臨時的蟲洞,炮火直接透過臨時蟲洞攻擊敵人的編隊。但是在諮詢了我的導師,軍事理論研究院的周衛國將軍之後,得到的答覆居然是無法成功。原因有兩點,第一,五級以上的文明都裝備了亞空間雷達和超空間雷達,艦隊能夠掃描周圍十數光年的一切非常規的能量波動,並及時的做好規避動作,這讓絕大部分的攻擊落空。第二,臨時蟲洞十分的消耗能量,而且大規模的能量注入也會引起蟲洞內部空間的不穩,使蟲洞崩潰。這兩個問題,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解決。

因此,我認為,現在或者很長一段時間內,宇宙文明的交戰情況,鉅艦大炮仍舊是主流,排列成緊密的陣型進行硬碰硬的炮戰和消耗戰仍舊是不變的戰爭形態。超視距打擊在低階文明或者更高等級的高階文明來說或許很有市場,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仍舊行不通。我們能夠進行的只能是儘量的縮短對敵距離,然後憑藉能量炮超光速的特性對敵人進行實時的打擊。

為此,我們必須加強對陣地戰和宇宙之中戰艦編隊的研究。而且,我認為,傳統上的指揮官臨時指揮,艦隊緩慢變陣已經跟不上潮流,我們應該事先將一個個的陣型和作戰方案記錄在每一艘戰艦的建在計算機之中,作戰時,無需指揮官安排陣型,只需要傳送相應的作戰方案編碼,隨後由旗艦的智慧AI自主的進行編隊,這樣才能夠更方便快捷的進行戰時調整,減少損失,增加戰果。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講完後,該學員立正敬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