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自己的立場,雖沒有向王允透露自己便是華絹的真實身份,但她隨即將先前於興隆客棧無意間聽到的內容,轉述於王允。
王允從頭到尾聽得是臉色一陣青一陣紫,更不時搖頭或嘆氣的低首無語。半刻過後,王允便像是衰老了十餘歲般的開口道:“適才真是誤會少俠了,料不到少俠大仁大義的為我王允與大漢劉氏一脈著想,我卻一昧不信任的態度對你。”
“司徒大人別要客氣,不凡怎能與司徒大人為國為民的氣度相比。你為了將亂臣賊子董卓誅殺而勞心勞力,不凡此行不過是舉手之勞。只是……聽那些人的對話,這所謂的‘團長’該是已洞悉了司徒大人的計策,更才會在司徒大人自郿塢返回長安時,派人攔路刺殺。”
王允同意的點點頭道:“他們口中的‘團長’,該是董卓身旁的心腹謀士李儒。此人攻於心計、行事毒辣,有不少愛國志士在謀反計策敗露後被其極刑伺候。我恨不得食其骨、喝其血,以慰那些亡魂在天之靈。只可惜每每派出的好手皆如入深淵般沒有半點訊息,想必都慘死在他手中了。”
想到自個兒滿以為的精心預謀已成幻影,王允喃喃自語的道:“唉……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老夫用盡心神想出的連環計如今成了一消散氣泡,難道……大漢皇朝真將亡於董卓之手?”
明知王允是連環計的始作俑者,華絹仍故意問道:“司徒大人為何如此說來,是否發生了什麼事?”
“唉……少俠一心為國,老朽亦沒必要隱瞞少俠,是這樣子的……”如今的王允已知白不凡(華絹)非貪圖榮華、欲攀龍附鳳之人,故便大致將自己安排貂蟬現身洛陽客棧與呂布不期而遇,隨後又與董卓一氣的交好。終令呂布抑制不住妒火與野心的同意與王允密謀誅殺董卓。
仔細的聆聽王允的敘述,華絹詢問了一些疑問後。像掌握到什麼的續問道:“若果真如司徒大人所言已被董卓知悉……不凡便有個疑問不解?”
王允頹圮的坐下靠著牆道:“少俠但說無妨?”
華絹介面道:“司徒大人為了規劃出誅殺董卓之計謀而懇請皇上假傳聖旨要禪讓於董卓……既然如此,若董卓真已識破了司徒大人的計謀、且更打算要將司徒大人除去、以絕後患。那是否司徒大人作客郿塢就該對您下手,而非等到馬車隊返回長安城才命人埋伏誅殺……這不像董卓的作風!”
“何解?”
華絹道:“不凡亦對董卓略有研究。此人自負非常、喜怒顯現於外,當日夏侯閥現今閥主曹孟德假獻‘七星寶刀’欲刺殺董卓未果後,董卓不加思索便火速下格殺令欲要將曹孟德誅殺……”
“……所以,不凡以為,若董卓果真早已知曉司徒大人要加害於他。以其性格,絕不可能讓司徒大人生離郿塢,定會不計一切要了司徒大人的命,況且郿塢更是董卓重兵駐紮的大本營。故就我推斷,董卓該是仍不知道此事。”
王允狐疑道:“怎麼可能,若刺殺我的真是‘影子軍團’;董卓絕不可能不清楚此事,除非……”
像亦同樣察覺到問題的核心,王允望向華絹。只見她亦點點頭的開口道:“該是李儒私自下的命令,亦表示董卓與李儒再不像以前般的心無芥蒂。因為不凡將適才之事前後推敲,李儒既打算要置司徒大人於死地,為何要選擇兵力聚集的長安城?仔細一想,李儒該是要營造出與涼州軍沒有關連的假象。因為絕對沒有人會知曉殺人者與護人者皆源為同一體系。如此一來,若我猜的沒錯,董卓根本從頭到尾都不知此事……”
“……所以司徒大人別要放棄。若真如不凡所言,事情仍還有轉機。雖說我也不明白為何會是如此的局面,但肯定此計仍未告失敗。”
“少俠該別要為了安慰我而想出這番理由,若大漢皇朝真的不保……王允亦只能頹然接受。”
華絹見狀再道:“事到如此,不凡有必要再編些謊言安慰司徒大人麼?現在當務之急,便是確實釐清李儒與董卓彼此現下的關係。既然貂姑娘目前在董卓身旁,便由她查明如何?”
王允點頭道:“這個自然……也只好如此!”
兩人再繼續未完的話題及需注意之事。這時外面司徒府上的家丁急忙奔了進來道:“稟老爺,溫侯帶同張遼等人在前院大廳要見您!”
王允微微一凜道:“想必呂布亦聽到有人行刺我一事,所以才會緊張的趕來。”
“緊張的趕來?……雖然不凡清楚呂布已私下與您結盟、誅殺董卓,但您倆的關係,該沒有會令呂布緊張的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