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的禁籙。也依稀彷彿是一個靈陣,不止是可以轉化這道兵體內。原本的真氣魂元的性質,更可引導其平時修行。
而一旦與人戰,幾個道兵之間的靈陣,隨時都可連為一體。
自從敖坤趕來,宗守就不再急著趕路。花了整整二十餘日的時間,才算是抵達元蓮世界的附近。
那張太上誅魔錄。宗守幾人,也已經鑽研了兩百餘天。
有兩位聖境在此,加上宗守葉軒,差不多把整張圖錄吃透。
剩餘殘缺的部分,已是補完了大半。
這也是羲子所創的‘源海易靈決’,確然是高妙,合天地之玄機之故。
許多地方,直接拿過來使用就是,幾乎無需改動。
不過還有極少一些,便連敖怡這樣的聖境巔峰,甚至半步至境,也是毫無辦法。…;
只是到了這一地步,這門道兵術法,破綻已經是極少極少。
即便以敖怡與敖坤的見識,若非是看過陣圖,知其虛實,也難知這道兵的弱點,到底何在。
即便知曉,能否利用,又是兩回事。
按敖怡說法,是“這個世間,從未有十全十美之事,也從沒有完美的靈法道術。即便是道門,陸家與我龍族,傳承這數萬餘年時光。其實各自道兵,也不是真正完善。看似強橫,聲威煊赫,背後卻也有著些破綻存在。只是極少,也不被人所知而已。這張太上誅魔錄殘頁,實乃我平生所見,最完美的道兵功法之一。再有羲子的‘源海易靈決’補完,可列入最頂尖之例。與前五之內其他幾種,至少也是不分軒輊——”
敖怡出身冰螭龍族,早年就開是闖蕩外域,一步步攀至聖階。
見過的道兵種類,不知有多少。對各家虛實,再清楚不過。這番評價,應該及是中肯。
宗守也就不再強求,繼續完善這套道兵法門。大約三十幾日前,他就開始祭煉,將這些仙階修士,化為道兵。
初時有人極不情願,寧死不從。本是是一個真正的仙修,卻主動走入歧途,做那道兵,前途叵測。
宗守也不去在意,更未有好言相勸的打算。有敖坤壓陣,直接強煉。
不過往往當他,把禁術陣圖,完整的打入這些人體中,再傳授法門之後。這些仙修,就再不牴觸。
這套道兵法門,並不損傷他們原本修為。反而是在壽元上有些許增益,日後的前景,也並不是太暗淡。
照樣可修行進階,只唯獨踏入神境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在完成固本培元之前,實力都弱於正常的神境。
然則對他們而言,反而可以接受。許多都是在九絕死獄,囚禁了許多年的人,浪費了太多的時光,走那正途,鮮少有人能破那神境之劫。
反而是這道兵之法,可三人結陣合力,應對劫數、對他們而言,遠比正常渡劫,有保障的多。
這太上誅魔錄中記錄的幾種法陣,也給了他們足夠的期冀信心。
不過卻也知,自此之後。怕是再脫不出宗守掌控,與宗守將是榮辱相系。
似這等絕頂的道兵法門,是人都不會任由其核心秘要,被外人所知。
即便他日能踏入神境,得以‘自由’,也是相對而言。
故此但凡是被宗守祭煉完成,已無路可選之人,都會立時在這闢魔神梭內。尋一個房間靜室,全力轉化道力之餘,也都在全心意的體悟這門道兵法門。
三十六日時間,每日一人,眼前已經是第三十六位。
太上誅魔錄上的陣圖,總共達七種之多。有‘三’為基數。
三人、六人,十二人、十八人、三十六人、七十二人,最高可達一百零八人,組成一個周天大陣,最是強橫。
而三十六位天階道兵,已經可以組成一套‘太上天罡誅魔陣’。
太上誅魔錄上的七種陣勢,都並無陣名。
宗守懶得去想,直接就在‘太上誅魔陣’的基礎上,加上三才十二都天還有天罡地煞周天之類的字眼,簡單明瞭。
至於道兵,因是以太上誅魔錄之上的功決為住,再結合部分‘源海易靈決’的內容。
而這門功法,也將地階的道兵,一併包容蓄納。
宗守就直接把天階層次的道兵,起名為源海誅魔士。…;
而地階層次,也就是靈境階的道兵,則是易靈誅魔士。
道兵有‘天地玄黃’四等,地階的道兵,宗守麾下一個也無。
反而是這天階層次,就驟然有了三十六人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