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這點武器即便不考慮彈問題,也顯得單薄。
迪亞中將此前也有想過留人斷後,可直到現在,他依然無法做出決定,甚至沒有jia給參謀們去討論。因為直到現在,這些看似不怎麼可靠的參謀們,討論情況得出的結論也只是繼續拉遠距離,等待蟲族自行退去。
呵呵,我也不過是個不合格的傢伙而已。
就在這時,艦橋中的領航員向上彙報,現了西南方有小型雷雨雲團存在的訊息。
這算是眾多壞訊息中為數不多的好訊息了。
可在檢視了那團雷雨雲後,長老透過通訊網路告知迪亞中將,那隻夠四名長老堅持半個鐘頭。如果要配合艦隊的話,也只能幹掉後方數萬蟲族中的1/3左右。
但一旦借用這團雷雲攻擊敵人,在消滅對方1/3的同時,隊伍中盡介帶傷的戰艦指不定也會有幾艘掉下去。
來回掃視了一下艦隊中那些傷痕累累的戰艦,迪亞中將就不得不思考他們的出路。
之前一次損失四艘戰艦的情況,已經引起了軍事院的軒然大*,如果第三叢集在損失加多,那時候恐怕就不僅僅是軍事院對迪亞中將等人的懲罰,連第三作戰叢集的番號搞不好都會被取消。
絕不能變成那樣。
離L11浮空觀測站還有多遠?
想到位於赤道的浮空觀測站雖非軍事要塞,可自身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再加上o5號戰區的問題,在第三作戰叢集參與這裡戰鬥之前,那處浮空觀測站所在浮空島,已經開始接受朋族的強化。
如果能夠順利抵達L11,那麼藉助浮空觀測站本身的防禦設施,加上艦隊中的浮空炮臺,再將戰艦停在浮空觀測站所在的人工浮空島上,輔以觀測站儲存的補給,整體戰鬥力配合起來,足以驅散後面的追兵。
何況每一個觀測站都有一個1ù;天維修廠,也可以緊急維修一下受損的戰艦。
但現實的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
距離129公里,以現有度還需要一個小時。領航員不無遺憾地回答,因為蟲子要追上只需要十幾二十分鐘了。
這樣一來,之前的考慮的東西就只能成為後補。
迪亞中將直直地坐在艦橋附加席位上,腦海中不斷模擬著艦隊與蟲族的各種戰鬥方式,心中漸漸產生了一個較為成熟的想法。
請幾位長老和此前救援行動中組建的能量體小隊成員,到317號浮空炮臺開會。
留下這麼一句話給自己的副官,迪亞中將就轉身離開旗艦艦橋,向旗艦後方拖曳的317號浮空炮臺走去。
讓我們斷後?
不,只是拖延半個小時。
在現今第三作戰叢集最高戰力集合之後,迪亞中將便迫不及待地將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在反覆的想象模擬之中,他覺自己此前的想法一直以來都陷入了思維誤區。斷後又不是一定會是送死,而且也不需要非得讓數量不多的戰艦去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