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乃是妖道天下,人類的地位就更加低位了。可是人類畢竟是受到天地眷顧的萬物之靈,有人類的始祖名為燧人氏的自天火而得悟,懂得了火能烤熟食物,使人腸胃不受損傷,能為黑暗帶來光明,能驅趕野獸,取暖自保,明白這些好處之後,這位人皇便決心要將火焰帶給世人,獨自踏上尋找火源漫漫道路。在那中原之南,有酷熱炎地,那地方遍地生火,土石冒煙,人類不可久居,燧人氏好奇這遍地的火焰是從哪裡來的,就看有神鳥在一株參天巨樹之上,上下跳躍,以尖喙來啄這大樹的樹枝樹幹,凡被它的尖喙啄中的地方,便會生出來一朵火花,火花落於地上便生起一團火焰——如此迴圈,才有那遍地生火的奇景。燧人氏好奇,便也取了斷枝殘木,兩者輕輕划動,便能生出火花,燧人氏極為高興,伐了不少燧人木帶在身上,又經歷千難萬險才回到人群之中,便把這取火的方法帶給了人類。
第一百七十七節 甕中捉鱉困陰陽
177
燧人氏帶回火種之後,學會使用火焰的人類便真正的區別於其他野獸而真正的成為了萬物之靈。但是燧人木稀少,所以燧人氏又嘗試使用普通的樹枝木塊進行引火,發覺雖然相較於燧人木來說,普通的乾柴引火效果要差上極多,但是依舊可以靠摩擦來生熱取火,這樣鑽木取火的方法就在人類當中得到了普及,而燧人氏從南國流火之地帶回來的三十六塊燧人木也成為人間重寶得以儲存。那時人道不興,即便人類掌握了取火的方法,在廣袤殘酷的自然之中爭取到了一席之地,擺脫了終日為其他獸類追捕獵食的悲慘歲月,但是比起那掌握天地大道的妖仙妖神來說,還是相差的太遠。到後來人道妖道為爭奪氣數而發生的大戰時,那金烏作為妖道的代表自然首先成為了人道滅殺的目標——帝俊其時乃是一統三界的天帝,掌握天地迴圈至理,他主宰地天時間極久,在凡塵之中化生無數,可說是他最終推動了人道代替妖道的過程。他早早窺探得了天機,知道妖道氣數將盡,帝俊和羲和生出十隻金烏,乃為天上太陽,金烏代替燭龍四章晝夜,而燭龍則入主幽冥做了陰司的統領,掌握六道輪迴大器。帝俊知道天理迴圈不可滅,不可違,便入燧人墓中,從那陪陵的三十六根燧人木中取出十根來,做成九枝射日箭,一柄乾坤弓,那后羿決心射日,帝俊便將這乾坤弓射日箭交於了他。
其實帝俊雖為天帝,掌握三界寰宇眾生,本該不逆天意,處事合乎於大道自然。只是他此番制弓造箭的過程也有私心,那金烏本是他和羲和之子,他雖窺得大道迴圈,可心中畢竟有私,將那射日箭只做了九枝,為的就是留下自己一子,做那天上太陽,能夠度過此劫數。恕不料,天地有大道,何容人心有偏私?便是他這一來,反倒叫那十隻金烏之首,永留天府被人禁錮,而帝俊也因此私心失了天帝之位,後世之人將帝俊的萬千分身與天帝分開膜拜,實在也是因為帝俊因私而廢道,實在是叫人可惜可嘆。
那燧人木乃是南國留火之地,生五行丙丁火之甲乙木屬,為天地混沌一開靈氣所結,與火最是相親。那燧人木所做的白幡,便有攪動陽氣之威。
此黑劍白幡在陰陽法王手中,能引天地陰陽兩儀之氣於自身,配合他所修的“兩儀生滅功”,能演陰陽,生虛空,化混沌,便是一步就可到那真仙之威,可說是變化多端威力無窮了!
兩儀生滅功堪稱造化,非是陰陽法王這樣的能耐,這樣的學識,這樣的奇遇都難以參悟得到,可說是一切機緣都聚於他一生。他修得此功,又鬧了一趟地府,知道自己聲勢太大,勢必要引來多方的禍端,只是他仗著自己的“兩儀生滅功”造化之威,從來不懼,只是加緊時間修煉,指望早日大成,能夠一路打上那崑崙山玉虛宮,滅了那天字三老,自己入主在玉虛宮內,將那玉虛宮改個名兒叫做兩儀陰陽宮!
果不其然,那中原道眾得知有魔頭籠絡妖魔作祟,自然就有修士來剿,這一場還牽連到陰司與陰陽法王的恩怨——幸虧陰陽法王於當時衝破虛谷之關,那兩儀陰陽內丹結為真實一粒,在丹田之內破裂開來,生出一個小兒,那便是這陰陽丹所化的元嬰真神了。
陰陽法王大喜,立刻破關阻擋那陰陽兩界前來圍剿的人馬——若是圓圓沒有帶杏黃旗,或是陰陽法王自不知道這世間還有中央戊己杏黃旗,又或是他一眼沒看到這杏黃旗,總還沒有後來身死魂滅化作灰灰的災禍,這便真是天理迴圈大道枉然了,那陰陽法王已經參的陰陽兩儀變化之奧妙,手中能掌兩儀生滅,又煉出玄門元嬰,離那登仙不過一步,便是因心中有所執念,才因執而生恨,因恨而生禍,最後做了他人的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