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肉身太歲一模一樣。
我瞪著泥濘的土地,掙扎著向後退去,可雙腿已經疲軟無力,依舊留在了原地。我手撐在身後,想站起來,可這時,忽然感覺到一直溫暖的手握住了我的手,那熟悉的感覺,讓我一瞬間就愣住。
我身後還能有誰,只有奶奶的屍體一直在我身邊,那書寫的感覺,我許久沒有能感覺到的溫軟忽然襲來,耳邊忽然響起一句:“小山,別怕!”頓時我整顆心都安定,爺爺教我的吐納法門下意識地就開始了,所有的負面情緒一掃而空。
淡淡地看著面前過來的王二子,我仍舊沒有站的起來,忽然,我的眼睛被一雙手給蒙了起來,奶奶那熟悉的聲音傳來:“閉上眼睛,以後要聽爺爺話!”
溫暖的雙手鬆開,我便一直閉著眼睛,下意識地催動那眼珠地圖案到了我眉心,黑白的畫面又出現,我就看到那熟悉的身影,渾身跳動著白色的氣焰,像是著起的火焰,一下子撲到了王二子的身上,推著他向後退,王二子張牙舞爪,而他腹中那個黑漆漆的東西更是咆哮嘶吼,可一瞬間就被白色的氣焰吞沒。
奶奶抱住王二子連帶著肉身太歲一起,最後都跳進了那口井裡,我心裡頓時悶著一口氣,怎麼也出不來,眼睛裡流下灼熱的淚水,留到哪裡,彷彿就要燙化那裡。那口氣憋得我無法動彈,終於,畫面一黑,我便什麼也不知道了。
後來,整個那群村民醒來後,村長跟他們說山上的井是以前鬼子的毒氣庫,大家都中毒了,好在我爺爺救了他們。村民們一看徐軍因此死了,徐老根也嚇瘋了,和他那個瘋了的妹妹一起,也就沒人真的去和他討要賣太歲的錢。
那些太歲肉都被爺爺燒了,村長號召村民將山重新挑土堆起來,依照爺爺的安排,將山堆成了一座麒麟的形狀,正了這山頭的風水,作為奶奶的福地。
聽爺爺說,奶奶那時自己留了一口陽氣,爺爺用秘法幫她鎖住,本想救活她,可奶奶卻用自己的三魂七魄生出冥火,將肉身太歲焚燒,與之同歸於盡。
我自從那天開始,身體便感覺冷冰冰的,無論是什麼季節,也無法熱起來,同樣冷了的還有我的性格,我開始淡漠生死,尤其是學了爺爺的部分本事後更是如此。
只是我身體似乎得了什麼怪病,每逢十五十六的月圓之夜,我便渾身忽冷忽熱,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剜肉剔骨,扒皮抽筋,說不出來的痛苦,爺爺試了許多方法,也不見效果。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家裡一直陰氣沉沉,村長忙裡忙外,張羅著給奶奶燒七。爺爺沒有把奶奶的遺體打撈上來,他說那山頭的風水已經改了,如今是一塊風水福地,奶奶葬在那裡也是好事,等他百年之後,也要在這裡陪奶奶。
燒七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喪殯習俗,自卒日起,每七天就要舉行一次燒製祭奠,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49天。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死後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盡,七滿魄盡,所以要過“七期”和三週年。民間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死者從去世之日起,在49天內,每隔七天閻王要審問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稱“過七災”。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一般以一、三、五等單七祭札較隆重,親友皆至,孝子要哭靈;二、四、六等雙七,親友不來。孝子只燒紙、不哭靈,稱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這兩個“七”日,親友都要到墳上燒紙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場。“末七”又稱“盡七”,喪家大都要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蜡、金銀鬥等祭奠。
“燒七”若與夏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謂之“衝七”或“犯七”,認為亡魂“逢七有災,衝七有難”。在我們這裡,除認為“衝七”是忌期外,還以“燒七”與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雲:“逢七逢八,銅錘鐵釵;燒七燒九,閻王請吃酒”。
奶奶去世那天正好是六月二十九,頭七是七月初七,三七又是七月二十八,末七卻是八月十九。爺爺看著老黃曆不停地皺著眉頭,村長問他他什麼也不說,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連幾天都沒有吃飯。
等他出來的時候,整個人形容枯槁,看起來就像是老了十歲不止,尤其是他的眉毛,眉梢竟然長了好些根長眉毛,約有兩公分末梢發白,斜斜的沖天而起。可他眼神卻精光熠熠,晚上便跟村長合計了下,事情結束後,就準備離村搬到鎮上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