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時期,遠古流傳下來的法決,彌足珍貴。
在此時期,煉氣為主,煉體、煉神皆沒落。但不可否認煉體和煉神兩道的強大,但兩道也格外艱難。煉體需經歷無盡痛苦,煉神充滿不可預料的危險。
即便如此,若有煉氣的武者,得到煉體和煉神的功法,莫不視為珍寶。若有可能,三道同修,必然同階難逢敵手
時間補充,紀年之法:
五大時期,每一時期的劃分,與其定名,都是後一時期武者確定。
本時期武者,並不知自己時期如何確定,採用前一時期的後元紀年。前一時期的最後一年,為後元零年。
洪荒之後,太古時期紀年為,洪荒後元××年。
遠古時期紀年為,太古後元××年。
上古時期紀年為,遠古後元××年。
近古時期紀年為,上古後元××年。
本書時間為近古後元,主角武峰存在於,近古後元三千五百年,向後不定
第001章 同族相殘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習武時。
天剛一絲蒙亮,一處小宅院裡,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便已練拳滿頭大汗。勁道十足,拳聲霍霍,一臉堅毅的少年,未有一絲懈怠。
習武者,外練拳,內煉氣。
一般武者,以練拳感悟內氣,繼而捨棄外拳專修內氣之功。唯有修煉肉身者,才會堅持外練拳,以圖達到煉體之效。
此練拳的少年,名為武峰,乃是武氏家族的嫡傳子弟。但年過十五的武峰,練拳雖氣勢凌厲,但卻無一絲內氣。
即是說,武峰尚未入武道之門,僅僅處於基礎階段。
七歲開始練武,到十五歲還未煉出內氣,整整八年,讓他飽受同族子弟的嘲笑;內心更是因為不能修武,而飽受煎熬。
猶豫徘徊過,但不曾放棄過。
一日煉不出內氣,便堅持練拳,越發刻苦用功;不為外物所移,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但越發堅毅
仔細看武峰的拳招,時而似虎、時而似鹿、時而似熊、時而似猿、時而似鶴
這明顯不是武家所傳的《崩山拳》,乃是三個月前,武峰好心救下一位重傷老者,老者離去時所贈的《五形拳》。
武峰當時也沒在意,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練過之後,才明白這拳法的可貴之處。便果斷地放棄崩山拳,練習五形拳。
武者奠基用的基礎拳法,不同於武技中的拳法。後者重殺傷戰力,前者卻是為武者煉氣打基礎。
五形拳中,虎形煉骨、鶴形煉肌、熊形煉皮,鹿形煉腿、猿形煉臂,綜合又有煉肉、煉氣血之效,實乃基礎拳法中的頂級。
武峰雖不明白五形拳的效果,但明顯感覺自己練習後的變化,更是專心習練。
武家是明陽城四大家族之一,武峰的爺爺武坤,正是武家當代族長。似武家這樣的大家族,都有專門培養子弟的地方,武家訓練後輩子弟,便是武峰現在所在的初陽鎮。
初陽鎮除去土生土長的獵戶和漁夫之外,便是武家的勢力,商鋪酒肆皆為武家所開,既牢牢控制一鎮經濟,又極好地保護在此培訓的後輩弟子。
明陽城是臨海大城,初陽鎮更是東面大海,北接深山。
初陽鎮的地理環境,對培養後輩弟子,極有好處,不乏歷練之地
隨著武峰一遍又一遍地打出五形拳,天已經大亮,但武峰並沒有家族子弟統一訓練的地方。因遲遲不能煉出內氣,武峰與家族子弟格格不入,便是搬出了訓練之地,只在每月考核時前去報道一次。
與武峰同年的家族子弟中,資質好的已經有打通五條經脈,達到了初武境三層,平均也在打通了三條經脈的初武二層境界。
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即便武峰可以忍受嘲笑,也不可能安心修煉。在訓練場的師傅眼中,武峰也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則索性離開那裡獨自修煉。
在小院旁邊一家飯店吃過早餐,武峰手持長槍、肩挎弓箭,宛如一獵夫,往北方山中而去。
十五歲的武峰,因常年習練基礎拳法,身形已近成人,身高也足有六尺。這一身獵夫打扮,若不看其稚嫩的臉龐,倒也像模像樣。
武峰此行,正是為捕獵而去,自從練習《五形拳》之後,每頓食量驚人,少不得食用肉食。但以武峰的實力,也只有進山獵捕野獸,和較為弱小的一階初期妖獸。
武峰並沒有習練武技,家族規定只有達到初武二層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