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部分(1 / 4)

小說:山河血 作者:標點

“先生,如果濮陽油田與設想中的規模相近的話,那麼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我們都不需要為石油的供應擔心。”

作為安全燃料的總經理,同樣也是一名石油專家,金開英清楚的知道,邯彰對於石油的需求,在民間擁有7。5萬輛汽車、拖拉機,而軍隊又擁有大量的汽車、戰車,而北方公司投資的礦場,亦有上萬輛卡車,這些車輛,每個月都需要數萬噸燃料,而且隨著汽車產量的增加,在未來,這裡將消耗更多燃料,甚至可以說,也許幾年後,僅只是一個玉門油田,遠無法滿足邯彰的需要,甚至無法滿足軍隊的需要。

“500萬噸,三年後,如果濮陽油田可以達到這一產量的話,那麼完全可以保證未來幾年我們的石油安全。”

對於500萬噸的石油產量,管明棠並不懷疑,現在規劃中的近五百個油井的位置,都是根據自己在另一個時空購買的“廢井”經緯度選定的,在歷史上,這些油井曾經使中原油田達至lj700萬噸,並連續兩年保持600萬噸以上的產量,如果加上玉門油田的產量,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沒有石油,軍隊的戰車就很難開動,傑如,這座油田,是我們打贏這場戰爭的保證,請你向公司的職工轉達我的祝賀……”

沒有石油……在話音落下時,管明棠的眉頭猛的一皺,像是想什麼一樣,他猛的站起身,然後來回的踱著步子,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沒有石油的國家,可不僅僅只有中國,日本同樣也是,正是為了防範日本,公署才耗費大量的資金租用了整個油田的土地,藉以“軍用”的名義,秘密開採石油

但德國,在二戰時,不也是同樣面臨著石油困境嗎?甚至其石油供應比日本更為惡劣,若非德國人早在戰前便研發了合成燃料,希特勒絕不可能發動這場戰爭,在二戰時,盟國正是透過對羅馬尼亞油田以及德國合成燃料工廠的轟炸,使得德國陷入燃料不足的困境。

石油不足制約了德國的軍事行動,甚至制約了德國的軍需生產,正是由於石油資源的匱乏,二戰中德國戰車最終因缺乏燃料而停止前進。霸權因油而始,也同樣因油而終,對於工業化國家而言,石油不但是用來驅動戰爭機器的手段,同樣也是潤滑工業機器的必須。

“沒有槍炮,最勇敢計程車兵也無能為力,沒有充足的彈藥,槍炮也毫無用處,無論是槍炮還是彈藥都沒有多大用處,除非有汽油充足的車輛運送他們!”

站起身,走到窗邊,挺直腰板,管明棠看著遠處的邯鄲的街道,在這一刻,他終於找到了如何同德國展開合作了一一石油!如果德國能夠獲得石油的話,那麼德國的戰爭機器將會更加潤滑,甚至於他們的戰爭機器會更為的犀利。

而如何讓德國獲得石油呢?中國向德國出口石油並不現實,對於德國而言,德國所需要的是相對安全的石油供給,管明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在後世的軍事論壇中時常出現的一道“偽命題”。

“傑如,如果德國本土地發現了油田,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好久沒有求月票了,再次泣求月票,拜謝……ps:無語的新浪微博開通了,因為種種原因,無語不能急時的回答大家的問題,就小說與大家交流,但在微博中,無語應該還是能做到的,無語的新浪微博使用者是“命運無語”希望大家多提寶貴建議!)(未完待續本文字由提供)

第189章 歐洲的希望

1942年,德國人發動了奪取蘇聯高加索石油產區的戰役,代號為“藍色行動”。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藍色行動”目的在奪取石油,卻由於石油供應不足而失敗。高加索作戰過程中,“燃料匱乏是向山區進軍的致命傷。那些裝甲師有時等待新的供應,一停就是幾天。這種致命傷使德軍坐失良機。”會戰後期,同樣是由於德軍裝甲部隊燃料不足,使得它們解救被蘇軍圍困的保羅斯軍團的努力化為烏有。而事實上,那裡距離包圍圈的距離僅為30英里。

作為貧油國家,德國進軍速度越快,其戰略縱深也變得越來越大,石油供應線自然也拉得更長,從而為敵國打擊創造了更便利的空襲機會,同時他的石油消耗也就更大,最終,石油供給對於德國而戰變成了一個惡迴圈,徹底擊垮了德國,到戰爭後期時,因為沒有燃料,德國的戰鬥機部隊只能按兵不動,不能有效攔截英美轟炸機,而英美轟炸機對德國合成燃料工廠的轟炸,更是進一步惡化了石油的供應,油料的不足使德國飛行員訓練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每人每週分配的油料只夠飛一個小時,致使飛行員的補充日益困難,到阿登反擊戰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