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的經歷,使得他了解日本人的性格。
狂妄且極度輕視中國人的日本人,是絕不會停止進攻的,一但獲得戰場上的優勢,那怕只是區域性優勢,他們都會繼續發動大規模進攻,以謀求佔領全中國,而他們的的野心也正是如此。
對於現在的日本而言,戰場上的優勢,第一,奪取南京,第二,南北兩路日軍會師,對於日軍來說,兩者只需得到一者,他們就會對重新發起進攻。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粉碎日軍的下一步的進攻呢?
如果南京淪陷,那麼就需要著手準備武漢保衛戰,武漢……
想到長江北岸漢陽鋼鐵廠的遮天爐煙,蔣介石的心頭更是一緊,現在漢陽鋼鐵公司和其上百萬家子公司,已經轉入了戰時體制,無縫鋼管廠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生產了超過4000門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各鑄造分廠鑄造了數十萬發迫擊炮彈,甚至就連漢陽焦化廠亦生產了上千噸炸藥,而漢中機械公司更是製造了上千部成套兵工裝置,像現在設於重慶的第五兵工廠,全廠均採中其提供的一千三百餘部最新式子彈機,一待工廠投產,每日既可生產120萬發各類子彈,僅此一廠產能既可滿足全國彈藥消耗。
武漢的重要性,也正是在戰爭爆發之後,才開始顯現的,也正是在撤出南京之後,蔣介石經常思考的問題,武漢太重要了,對於現在的中國而言,武漢甚至就相當於第二個邯彰。一年240萬噸鋼鐵、6萬噸機床裝置、數十萬噸鋼鐵鑄件,作為大後方唯一的工業重鎮,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日軍威脅武漢。
“有必要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和制訂夏季作戰的戰略方針和具體方案。”
想到武漢的重要性,蔣介石回到辦公桌旁,拿起了電話。幾個小時後,何應欽、陳誠、林蔚等人來到了他的辦公室之中。
在眾人到齊之後,會議便開始了,在會議上提及南京和徐州的時候,蔣介石說得極為含蓄,拐彎抹角地繞來繞去,好一會眾人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素有“小委員長”之稱的武漢衛戍司令陳誠到底年輕氣盛,反應也快。他心知為什麼校長會為難,原因非常簡單,可正是因為簡單,所以,校長才不便明說。想著,他站起身,挺起了矮短精悍的身板,先開了口。
“委員長,以學生之見,目前,淞滬會戰,我軍傷亡愈四十餘萬,基層軍官傷亡愈兩萬之多,目前,雖經數月整訓,且有蘇聯武器充實各部,但各部隊新兵過多、基層軍官大都為提前畢業,經驗欠缺,因此,我認為若目前將新編遣部隊調往南京或徐州,極有可能倒置武漢地區防禦部隊不足,並導致下一步作戰計劃的失敗,且即便是調往徐州或南京,又有可能陷入於淞滬相同的添油之困,因此,我認為,新整編部隊不宜外調,應繼續加強訓練,以用於加強華中地區防禦。待完成四十個師整編計劃之後,再以優勢兵力對敵實施反攻!”
陳誠說的倒也極有道理,蔣介石頻頻點頭,嘴裡嗯嗯著,但是任誰都知道,一但南京淪陷,日軍必然會沿長江直逼武漢,到那時,作為大後方工業重鎮的武漢,必將淪為前線。這時,他的目光掃過眾人,停在了何應欽的臉上。
“敬之,你有什麼好辦法?”
何應欽沉思片刻,神情中是一副莫測高深,似乎在琢磨更為驚人的見解。末了,搖搖頭,開口道。
“徐州失,南京必將不守,南京不守,又置武漢於戰火之中,而武漢為我國目前最重要的工業重鎮,絕不容有失,亦不容有損。可若將新編部隊調往徐州、南京,且不說其戰力有限,其亦有可能導致武漢防禦力量減少,到時能不能守住武漢,尚是兩疑之間,更不要提將來的反攻了。”
滿屋人嘁嘁喳喳,多是贊同何應欽的觀點。蔣介石也點點頭說道。
“這也正是我擔憂之處,徐州要保、南京亦要保,而武漢更要保,可,又如何能保這三地?”
直視著眾人,蔣介石的臉上盡是憂心仲仲之色,華北、華東兩條戰線,在戰略上分散了日軍,兩樣也分散了中**隊,日本的兵力捉襟見肘,中國的兵力未嘗又不是如此?
“委員長,我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就在蔣介石憂眉不展時,何應欽卻在旁邊輕聲說道。
“敬之,有什麼想法,儘管直言。”
“如果,讓第六戰區向山東進攻的話,戰局會不會有所改觀?”
(5。1了,無語一直在辛勤的勞動中,值雙倍月票期間,求月票!)(未完待續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