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年兄,我早就說過,涉及到國家之事,和日本人談不會任何交情,現在,你相信了吧!”
吃一口烤鴨,朱夢蘇又似嘲諷的說道。
“說到這,到是不能不佩服日本人,至少碰到這種事情日本人能一致對外,當年日本紗廠為何能迅速發展,在抵制印度紗的時候,日本織布廠寧可要貴的日紗,也不要便宜的印紗,若是咱們中國商人也和他們一樣……”
又是一杯二鍋頭下了肚,烈酒過喉的感覺只讓曾伯康吱了下嘴唇,而後自語道。
“充實熟練女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採用混棉技術、加強管理,嗯,恆源的成本大概能降低14%%u5de6右,北洋的成本能降低19%%uff0c現在日紗以及在華紡的傾銷價每件大概還有50元左右的利潤,考慮到日本還會加大傾銷力度……若是不改造裝置的的話,利潤很難保證不說,甚至還有可能向過去一樣虧本……”
一聲嘆息從曾伯康的嗓間發出,想到他在接下北洋紗廠的聘書時,信心滿滿的向董事長立下的軍令狀,現在他到是真沒有什麼底氣了。
除了日本人之外,他不是沒考慮過英國或美國廠商,可這些歐美廠商都沒有改造舊紗機的經驗,日本紗機制造廠之所以有改造舊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