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3 / 4)

小說:山河血 作者:標點

遇”,因為每一個營連都有一個任務一一在行軍過程中,伺機伏擊某支參訓部隊,而伏擊與反伏擊作戰、行軍遭遇作戰的成績又被列入他們的結合考評之中,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各村、社的團兵在行軍時,從來都是小心至極點,生怕稍有疏忽便落個“全軍覆沒”的境地,而“全軍覆沒”在每年冬訓時,都是極為普遍的現象。

而這就使得團兵極為重視行軍訓練,在如同戰時一樣派出尖兵搜尋敵軍的同時,又要求士兵作到在宿營或行軍中遭襲後突然發起攻擊,也就是在一個口令之下,將行軍時的三行縱隊立即散開,成戰鬥隊形。通常行軍間呈戰鬥隊形時,速度會比較慢,如果在公路上行軍,一個鐘頭只能走十公里,所以必須成三行縱隊行軍,但是在行軍間如果突然受到敵人的攻擊,他們必須立刻從行軍隊形轉變成攻擊隊形。

而此時同時也不例外,一個尖兵班被派出後,白子新指揮著連隊沿著道路行軍,兩個步兵排依在道路兩惻行軍,一個步兵排則在田間行軍並搜尋警戒兩翼,儘管如此他們的行軍速度依然很快,在視線內的尖兵班和兩翼的警戒班則不斷的發回安全訊號。

在行軍隊伍中的趙逸明這時則越發的佩服起身邊這位“白連長”,從他奉命加入這支部隊的開始,這個“白小營民團連”總給他帶來太多的驚奇,昨天行軍時,另一支民團連試圖伏擊其,卻因其行蹤被提前發現,伏擊演變成遭遇,且其惻翼又遭到白小營連迂迴攻擊。

行軍縱隊距離不超過十個小組單位以目視、耳聞為限,前置尖兵需與部隊保持耳聞距離,末組與前組保持距離不超過目視……雖說加入白小營連不過數天,但趙逸明還是將許多在戰術課堂上所學的內容與其貫通起來,鄉村服務學校或許是一所培訓鄉政幹部的學校,但因為鄉村幹部需要出任民團軍官,使得他必須要在學會基本的步兵戰術,只有如此,才能在未來出任鄉村幹部時,不至無法督訓民團。

“前方經過市鎮,注意警戒!”

隨著一聲令下,原本的行軍縱隊隨之變成了雙排進攻縱隊,兩排民團官兵互相掩護著,在市鎮外圍等待,直到十數分鐘之後,待尖兵班完成搜尋,確定市鎮安全之後,方才進入這個市鎮。

當這支民團的連隊進入市鎮的時候,雖說過去每天這裡都會有民團經過;但是當這些民團官兵以搜尋警戒隊形持槍進入市鎮時,還是引起了鎮上的人們圍觀,一些商鋪和婦人更是在路邊擺著茶攤,勸他們喝口荼再走,不少士兵都駐足大口喝著熱荼,而在他們喝茶的時候,在附近的一個小荼館裡,兩個人則是好奇的打量著這些喝茶的團兵。

如果留心的話,可以注意到,當他們喝茶的時候,只有三個人喝荼,而另外還有十個人則分成三組,分別在茶攤前方惻後以及茶攤邊保持警戒,一組喝完荼後,另一組才會接著喝荼。

“邯彰民團!”

坐在荼館裡,注意到這個細節之後,橋本群的眉宇猛的一鎖,而他身邊的阪原次郎更是面帶驚訝之色,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這一幕,往往細節更容易透露出許多資訊。

“大不一樣啊!”

作為支那駐屯軍新任參謀長,這一趟參謀旅行是橋本群就任後,進行的第一次參謀旅行,而為了這次參謀旅行,他甚至沒有參與支那駐屯軍在北平、天津一帶舉行的軍事演習,只是在制定計劃之後,便悄悄的化妝成中國人南下了,整個參謀旅行一共兵分兩路,分別沿“平漢鐵路”、“津浦鐵路”兩條華北主動脈鐵路南下,而他選擇這兩個路線的原因非常簡單,在未來的作戰中,日軍只能沿鐵路南下。

而鐵路沿線支那軍隊部署情況、地方兵志情報都是這次參謀旅行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進入邯鄲後,其更是直接與“大部隊”脫離,開始有針對性的對邯彰專區的情報加以蒐集,而他之所以如此重視邯彰專區,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這裡的以“北方新區”為首的邯彰發達的工業體系,而來到這裡所目睹的一切,卻讓他感到震驚。

而讓他感覺震驚的並不是這裡林立的工廠和道路兩惻的高壓電網,更準確的來說,是這裡隨處可聞的口令聲,以及隨處可見的民團。

“兩百萬民團!”

眉頭猛的一皺,儘管明知道所謂的“兩百萬”民團,實際上更多的是數字上的意義,畢竟這裡還有一百萬工人,那些工人是不可能動員的,但這裡至少還有一百多萬民團,僅只是這個數字,都令人頭皮發麻,而現在,目睹了這支民團“喝荼”的舉動之後,更是加重了橋本群內心的憂慮。

“如果,邯彰民團的每一支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