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3 / 4)

小說:山河血 作者:標點

“現在,中央飛機制造廠已經投產了,不過呢,在技術上,我們和國外依然有些差距,你們到北方之後,在北方的裝置和資金的支援下,可以從事進一步的研究,這一點,中央和北方差距很大,這樣才能追上列強國家不是……”

最後王承黻又一次看著面前的年青人,他的神情顯得有些複雜,正是因為技術差距太大,才更需要像他們這樣優秀的技術人員。

“不過,還是有些可……”

這時火車拉響了催促人們上車的汽笛,在汽笛聲中,林同驊和顧光復一同向王承黻鞠躬說道。

“王廠長,當年於覓橋附屬工廠,您對我等極為照顧,按道理我等應該去中央飛機制造廠,但……正像您說的那樣,在那裡全心從事研究,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使我國的航空技術追趕上歐美列強!”

“我知道,我知道……”

笑應著王承黻將兩人送上火車。在兩人進入車廂的時候,透過玻璃窗看到站在月臺上的神情似乎有些失落的王承黻,顧光復對林同驊悄聲說道。

“王廠長是個好人,剛才我差一點就想不去北方了。”

點點頭,林同驊也朝著月臺上看去,而王承黻看到他們在看著自己時,連忙收起臉上的失落之色,衝他們揮著手。

“的確,可……”

沉默片刻,林同驊神情複雜的說道。

“可中央飛機制造廠是義大利人投資的工廠,他們按合同生產義大利飛機,這意味著,即便是我們到了那,能得到實踐的也僅僅只是飛機制造技術,我們得到的也僅僅只是製造技術,而北方航空技術研究所所從事的卻是最尖端的航空技術研究,他們進行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應用技術研究以及基礎理論研究,而這恰是中國最急需的,這又是義大利人不能夠提供給我們的。”

而這正是林同驊選擇北航的原因,中飛廠只是一座製造廠,而北航才是中國航空的未來啊!

“是啊,那裡才是未來啊!”

感嘆著,顧光復繼續沿著車廂間的通道向前走著,他們兩人一人拎著一個手提箱,手提箱裡不僅裝著衣服,還裝著他們從美國帶來的技術資料,即便是方才在月臺站著的時候,他們也未放下手提箱,生怕箱子遺失。

在兩人進入車廂後,看著緩緩後移的站臺,顧光復對林同驊說道。

“同驊,你覺得那個郵政機,真的是郵政機嗎?”

從昨天晚上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顧光復整整一夜都沒有睡好,他一直在想著關於那架“中遠郵01號”飛機的問題。

“你覺得的它不是郵政機?”

“我只是好奇,他們為什麼要專門研製一架郵政機?”

顧光復有些疑惑的說道。

“無論是在歐洲,還是美國郵政機要麼是用老舊飛機改制,要麼是購買市場上的現有機型,從沒有專門研製郵政機一說。”

“誰說沒有呢?”

將行李箱放好,林同驊坐在鋪位上,看著老同學說道。

“難道你忘記咱們在美國的時候,記不記得有一航空週刊上的報道嗎?”

“航空週刊?那一期?”

詫異的看著林同驊,顧光復並沒有想到那一般的航空週刊上有提到“研製郵政機”的報道,不過有關郵政機的介紹到是不少,但都是現有的成熟機型。

“do17!”

將床鋪上的毛毯置於另一頭,林同驊的口中吐出了一句話,

“do17?”

“你忘記了,這是德國最新型的轟炸機!do17不就是以郵政機為名義設計的轟炸機嗎?而之所以稱之為“郵政機”,是因為它狹窄的機身根本就不適合民用運輸,所以只能用來運郵包了。”

林同驊的話,這才讓顧光復想起德國的“示範”,三十年代初,重整軍備成了德國政府的主要的目標,而因為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幾乎所有的飛機生產廠商都在德國空軍的要求下投入新一代軍用飛機的設計工作。為了掩人耳目,所有的研製專案都在民用的幌子下進行。戰鬥機被作為“特技飛機”或“聯絡飛機”,而轟炸機最常用的偽裝要麼是“客機”,要麼就是“郵政飛機”。

“你是說,航研所研製的是轟炸機!”

在林同驊的提醒下,顧光復總算是想通了,航研所那家“商業研究所”為什麼要研製沒有多少市場的“專用郵政機”,他們只不過是打著“郵政機”的幌子罷了,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轟炸機,相比於前後,後者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