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的情況下,在戰時可以抽調一個團編成一個摩托化師,同時由摩托化師抽調力量對其加以補充,而摩托化師亦可抽調部分力量用於編遣輕步兵師。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理想的情況下,只不過,直到現在“二九型部隊";的編遣與組建仍然正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按參謀部的計劃,“二九型部隊";編遣與部隊換裝是同步進行的,除去單兵武器換裝30系列兵器外,30式中型戰車,均將作為“二九型部隊";的裝備……";
“30式中型戰車,開始裝備部隊了?";
聽n30式中型戰車,管明棠的眉頭微微一揚,立即露出一副頗感興趣的樣子。
一直以來,華北軍的戰車只有輕重兩種戰車,其中重戰車的“研製";時間最長,從民二十五年完成試製,直到二十九年才定型為29式重戰車,儘管定型晚,但是從試製到定型先後卻製造了超過六百輛,每一批次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造,以適應公司的工業技術水平和軍隊的作戰需要,直至民二十八年才真正成熟。至二六式輕戰車,從民二十六至今都是華北軍的主力,但在一定程度上軍隊對其並不滿意,認為其不過只是倉促而成的“拼裝貨”。
重型戰車火力強、裝甲厚,但重量超標,橋樑適應力差,輕型戰車橋樑適應力好,但火力弱、裝甲薄,也正因如此,聯勤署才會下達研製新型戰車的命令,從民27年開始研製,直至去年新型戰車方才定型,管明棠沒想到,竟然這麼快30式戰車便裝備部隊了。
“司令,正好,中心戰車教導隊有幾輛30式訓練戰車,要不,我們一起過去一趟!";
對於楊傑的建議,管明棠自然不會反對,30式戰車與其它武器一樣,從研製直至定型都由聯勤署負責,這也是發展的必然,在過去的幾年間,他早已經xi慣了將事物交由各個相應的職能部門負責。因此,雖說知道30式戰車已經定型,但是對它卻並不怎麼了解,甚至都沒有見過實車。
“走,一起去看看!";
不過是剛一進入戰車教導隊的訓練場,還未下車管明棠便看到了幾輛正在訓練場上行駛的戰車,那幾輛戰車立即給他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是29重戰……
不對!
有些特殊的炮塔讓管明棠下意識的否決了這個念頭,這絕不是29式重戰車,雖說29重戰經過多次改造,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都沒有脫離t55的概念,現在的29重戰實際上是t55的縮水版,除去取消了火炮穩定裝置,主炮更換為88毫米炮之外,其為了增強戰場透過能力,更是對裝甲進行減薄,可它的外型依然與t55極為相似,因此管明棠絕不會認錯。
但眼前的這四輛坦克,從正面看確實和29式重戰車相似,但是從側面看,它的半蛋型炮塔的後方似乎多了一個……難道是彈藥艙?
“這是30式中戰車?";
盯視著在訓練上奔騰著的四輛戰車,管明棠詫異的問了一聲。
“是的,總司令,這是剛30式戰車訓練型,";
趕過來的戰車教導隊隊長的李裕強向司令介紹道,
“訓練型?";
在他介紹時,已經有一輛戰車朝著他們開了過來,不過分鐘後,戰車便停在眾人的面前,隨後五名戰車兵從艙口跳了出來,列隊站戰車旁。
“總司令部,與標準型相比,它取消了車首機槍,加裝了教練席,至於主炮,則使用介面卡發射l2。7毫米訓練彈或25毫米炮彈,除此之外其裝甲亦為普碳鋼製成!";
典型的“華北式";軍事經濟學!
這會管明棠明白了什麼是“訓練型戰車”,和步兵的小口徑訓練步槍一樣,都是在保障正常訓練、提升部隊戰鬥力的前提下節約經費,戰車炮身管壽命有限,加之炮彈昂貴,一個炮兵一年不見得能進行十幾次實彈射擊訓練,但是用機槍或小口徑炮彈,卻能夠進行上千次打靶。
“……車首以及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為60毫米,側面為40毫米,其主炮是在24式野戰炮的基礎上研發,炮彈與24式野炮通用,使用被帽穿甲彈可以在1000米處擊穿l00毫米裝甲,就其火力而言,目前於全世界戰車中,僅次於29式重戰車……";
在李裕強的介紹中,管明棠這會已經跳進了混雜著柴油與機油味的戰車炮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