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炷香時間打的不分輸贏給予了真心的讚賞。於是葉問獲得了在香港武術界的認可,可以開館授徒了。
洪震南例行解釋了開館授徒還需每月繳納一百塊會費,並承諾交了錢就不會有麻煩,葉問雖然心中不情願,卻還是示意葉陌上前交了會費。
這就是葉陌的功勞了,他這段時間以來苦苦勸說葉問,甚至主動發動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學員多預交了幾個月的學費,他自己也直接交了一年,才勉強讓葉問同意交會費也交得起會費。
葉陌注意到,洪震南果然身體早有病痛,一坐下來就突然冒出滿頭大汗,喘氣也如拉風箱一般,喘不上氣來,喝了弟子遞上來的藥才氣順一點。他特地偷偷提醒了葉問,讓葉問注意到了這個情況。葉問對洪震南身上帶病還有如此功力,心裡也是極為佩服。
第二天,許多報紙都刊登了葉問接受挑戰的事,並且很多都把他和洪震南未分勝負的情況作為賣點大寫特寫,比如根哥的華人日報,就用了這樣的標題“詠春戰洪拳,兩派苦戰,高下未決”。
於是,葉問和他的詠春武館很快火了起來,由於沒人搗亂,慕名而來學習詠春拳的人一下多了許多,很快天台都快容不下這麼多人同時學拳了。按照這樣的趨勢可能很快得重新找地方作為武館地址了。
徒弟多了收入也就大大增加,雖然葉問收費便宜不過支撐他一家生活和交會費卻是完全沒問題的。
隨著葉問得到香港武術界的承認和詠春武館名氣越來越大,武術界也開始經常找詠春武館參加各種活動,隨著交流的增多,交情就漸漸建立起來,詠春武館也就越發融入到香港的武術界中。
而身為葉問的大弟子,在各種門派交流中也漸漸嶄露頭角。學武之人平常的交流方式,除了打嘴炮,最常用的應該就是比武切磋了。師傅們由於珍惜名聲相對還少有機會交手,弟子們就沒有這樣的顧忌了,甚至師傅們也鼓勵弟子們的交流切磋,除了讓弟子們互相砥礪提升之外,教徒弟教的好壞也是體現各派師傅們水平的一個很重要方面。
在這樣的比試切磋中,葉陌在同輩裡面驚人的保持著不敗的記錄,並且隨著與越來越多的人比試,他漸漸把紮實的基礎和強大的身體素質更好的融會貫通,實戰水平也越來越強。在同輩裡,葉陌也漸漸建立了自己的一點權威。
葉問對葉陌的進步很是滿意,甚至覺得葉陌憑藉優勢的身體素質,實戰水平已經不比大多數師傅差了。
最近香港武術界最大的事就是洪震南協助洋人組織的西洋拳比賽了。這天,洪震南突然到訪,雖然說法是剛好多了幾張票看葉問有沒有興趣,但確實是特地送來,也算是邀請葉問他們去觀看這次拳賽了。
雖然洪震南對之前葉問挑戰時與他短時間內戰成平手又被報紙大肆報道的事心中有點不舒服,不過他也認同葉問功夫確實不錯,他也不是那麼小氣的人,就還是來邀請了。
葉問經過一段時間的與武術界交流,也知道香港在洋人的管理之下,要平安教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洪震南要求大家都交會費,但是確實都是由他疏通關係避免麻煩,而且洪震南雖然性格稍顯霸道,但是處事卻很公正,所以才能得到大家的共同擁護。因此雖然對洪震南向洋人妥協的處理方式不是非常贊同,不過也沒有原來那麼排斥了。
這次洪震南邀請,也是主動釋放善意了,葉問也就真心感謝。
葉問注意到洪震南眼睛發紅,想到葉陌的提醒,就勸洪震南注意身體,不過洪震南並未在意,很快就走了。
第十章 比武擂臺
洪震南協助召開的西洋拳術比賽很快開始了,這天,葉陌跟隨著師傅和師弟們一起來到了比賽現場。葉問現在在香港武術界也是有名的人物了,因此“葉師傅!”的招呼聲不絕於耳,葉問也都客氣回禮,葉陌在年輕一輩弟子里名氣也不小,同樣有許多年輕武者向他打著招呼。
賽場是在室內,中間的地方搭起一個西洋拳標準拳擊臺,圍繞著拳擊臺擺滿了一排排的座位,很快坐滿了人。來觀看這次比賽的包含了香港的各界人士,比如香港武術界、記者、洋人、商界人士等。激昂的鼓聲中,氣氛顯得十分熱烈。
在西洋拳術比賽之前,首先安排的是中國傳統武術的表演,第一批上臺的就是洪震南的徒弟們演練洪拳,由基哥帶領著幾個弟子,在基哥的呼喝聲中整齊的演示洪拳套路。而各路記者也圍在拳臺邊上,使勁的拍照。看到這樣的場景,洪震南也對自己最近辛苦安排弟兄們組織拳賽卻得不到洋人分成的鬱悶心情排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