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裡某院的婢女a。
有了a,自然還有bcdefg。這些人,都曾經親眼見過渡雲公主與老夫人從後花園一路走至湖邊,甚至還有人親眼見到渡雲公主獨自從後門離開印王府。
全都是間接人證,沒有一個人敢說,親眼看見渡雲公主親手推老夫人下湖。滋事體大,慎重,慎重。
動機明確,秀妃娘娘咬死不放。
證據不足,太子殿下拒不鬆口。
雙方僵持不下。
最終,秀妃娘娘敗下陣來。這渡雲公主可不是普通人,她代表著大唯國,若是證據不足就抓了人,恐怕要引起兩國紛爭,大動干戈。
太子殿下低聲分析給秀妃娘娘聽,後者恨得牙癢癢,也只得作罷。
從始至終,邱寒渡沒有爭辨過任何一句,只是定定地安靜地望著少年聶印。
他到底是信她,還是不信她?
從始至終,聶印也沒發表過任何看法,只是一臉悲傷地望著邱寒渡,舉手投足間的依戀,不言而喻。
悲傷漫延。
邱寒渡知此時不是追問“信與不信”的時候,換上素服,跪在鳳喜靈堂前,以媳婦兒的身份,向老夫人磕頭上香,直把秀妃娘娘氣得臉色鐵青。
當晚,太子殿下很夠意思,也留在印王府守靈。秀妃娘娘幾次三番勸其離開,畢竟太子身份顯貴,而鳳喜本是奴婢。於情於禮,都不合禮法。
太子殿下一意孤行,很得秦朵兒的歡心。這太子殿下維護了她的公子,本就大功一件,如今還肯留下來主持事務,形象又高大了不少。
皇帝楚湛下了聖旨,追封鳳喜為千喜夫人。各皇子皇女,文武百官均表達了悲痛之情,就算人未到,禮也隆重到了。一時間,印王府門庭若市。
印王爺身著孝服,與邱寒渡雙雙安靜地跪在靈堂前,不接人待物,還不吃不喝,就那麼呆呆地守在鳳喜身邊。
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兩天就這麼過去了。
悲傷成河,哀樂聲聲。天也哭了,下起雨來。
聶印還是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無論誰勸都沒用,仿似入了禪定。邱寒渡也一樣,就那麼陪伴少年一起扛著,沒有多餘的一句話,沒有多餘的一個動作。
她的世界,本來就只有一個他。
直到第三天,少年緩過勁兒來了,喝了第一口水。他接過黑妞手中的水杯,喝了一口,順手就端至邱寒渡唇邊,餵給她喝。
邱寒渡淺抿一口,沒動,也沒說話,繼續跪得端正。
秀妃見狀,柳眉冷對,拂袖而去。
第四天,王爺和王妃吃了第一餐飯。膳食是黑妞準備的,全是素食清湯。
聶印和邱寒渡就那麼跪在靈堂前,沒有起身,將就著吃了下肚。
第五天,少年講的第一句話:“我最後悔的,是答應孃親回宮……”
如果,他能再堅持一下,不順鳳喜的意,也許就不用當這印王爺。不當印王爺,就沒有指婚。沒有這場指婚,鳳喜就不用死得這麼悲慘。
誠如太子殿下所說,到底是誰想攪渾這場大婚呢?
表面上看起來,秀妃娘娘的確是針對邱寒渡,但她的出發點是好的。天下沒有一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出人頭地,有雄厚的靠山。
渡雲公主身後,是強大的大唯國,這門指婚,她應該是滿意的。只是邱寒渡身中劇毒,不能育子。這對一個母親來說,無疑是個重大的打擊。她能想出“平妻”的策略,一方面拉攏了龍將軍作後盾,另一方面龍嬌嬌還能給聶印生孩子。
此計甚為周全,這是一個母親為孩子鋪得最圓滿最兩全齊美的道路了。
是以秀妃娘娘斷不可能命人殺掉鳳喜,而嫁禍給渡雲公主。因為這完全是自毀前程,雞飛蛋打的行為。試問,以秀妃娘娘的精明,她能幹出如此不划算的買賣?
這的確是自毀前程,雞飛蛋打的行為。聶印經此打擊,哪還有心情舉行大婚?以靈國風俗,在親人去世後的七七四十九天內必須完婚,否則就得守上三年的孝,方能娶妻辦紅事。
換句話說,渡雲公主的大婚取消,自然更沒了龍嬌嬌的事兒。算去算來,秀妃娘娘都是最最吃虧的那一位。
少年深思動念,想到了這些。
邱寒渡也正是理順了事情的利弊所在,是以沒有將“親孃殺害養娘”的破觀點扔出來添堵。
那鳳喜到底是誰推下湖的呢?總不會是她自己說了“平妻”的事後,心懷內疚跳湖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