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像大醫院,一進去就得好幾百的錢錢,要是這樣能看好病的話,也就算了,問題是掏了錢錢,病卻依然留在身上,這就讓人有點難以接受了。
現在的李氏醫館。已經名聲在外了,有好多外地人都是慕名而來。滿意而去。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越發顯得李氏診所的人手不夠了。
這之前,阿豆已經要求四個鄉鎮的私人診所。能合併到李氏醫館的就合併,不能合併地,也要求當地政府提供最大的幫助,比如購買些醫療裝置等等。經過幾次合併之後,當地地醫療資源基本就挖掘一空了,卻還是沒能解決民眾們看病難的問題。
原因無他。實在是病人忒多了些。
當然了。如果阿豆全力出手的話,到是能解決這種局面地,臭小子別的不多,就是煉丹的材料多。問題是這樣的解決之道。雖然能緩得一時,卻不能徹底為青龍鄉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氏醫館的擴容,也就在所難免了。
很快地,李氏醫館就被改作了李氏診所,醫院該有地各種建築以及設施,都陸續的到位了。
不得不說,李氏診所的成立。進一步的確定了青龍鄉地龍頭地位。再加上由於公交車的存在。其餘三個鄉鎮的民眾,並不覺得去青龍鄉的李氏診所要比去最近的地方市難多少。相反的,公路要好走許多,還不用半途轉車那麼麻煩。
也就是這個時候,六位中醫學院畢業的正牌中醫,正式被分配到了這裡。
原本,阿豆他們都希望六位年輕中醫的到來,不奢望讓李氏診所有個翻天覆地地變化,至少至少,也能緩解一下這裡看病難地窘境。除了這些醫生之外,還有近二十來位年輕的小護士,她們是司機大哥從衛校中專找來地,基本上,被分配來這裡的,都是家裡沒權沒勢的。
可惜的很,六位年輕中醫雖然有著一定的能力,骨子裡卻是不屑於留在青龍鄉的。原因很簡單,實在是這裡的環境忒差了些,使得這六位年輕中醫,身體在青龍鄉,心裡想著的,卻是時刻準備離開這裡的打算。既然想著要離開這裡,對於本職工作肯定熱情不起來,他們敷衍的態度,別說阿豆看了心煩,甚至連病人們看了,都覺得這些年輕的中醫,似乎有著滿腹的怨氣。
到是那二十來位小護士的工作態度,要遠遠好過這六位主治中醫,尤其在得知她們分配來這裡後,會有診所集團特別頒發的貧困地區特殊津貼之後,一個個的,都變得神采飛揚起來了。按照人家的說法,這裡確實是窮了點,條件也差了點,卻架不住這裡的工資收入高,要是早知道這裡的收入那麼高,說不定,和她們一起畢業的那幫同學,還會來得更多呢!
就更別說,還能有診所集團的特殊津貼拿,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她們的名字,已經在診所集團的檔案中了,以後只要工作出色,很有可能會被招入診所集團。一時間的,這些衛校畢業的女孩子們,都不覺得來青龍鄉有什麼錯了,相反的,還認為這是一種機遇。
阿豆和李家姊妹在李氏醫館的地位有些超然,既象是醫生,也象是醫館的主人。至於李老頭,也就是那位老郎中,基本是不怎麼管事的,要說他在李氏醫館做的事情,更象是名醫生助理。所以說,整個李氏診所中,只有歐陽文靜她們在兼職著這裡的管理工作。
估計是摸不清阿豆他們的身份,六位年輕中醫,都自覺的不去惹麻煩。
只不過,他們不去惹阿豆,阿豆卻想著來惹他們了。怎麼說呢?這樣的工作態度,要是發生在別的地方,或許阿豆就不會管了,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國內那麼大,能管得過來嗎?偏生這事情就發生在阿豆的眼皮底下,實在看不過去的臭小子,就只能出手管管這些不盡職的中醫了。
話又說回來,這幾位年輕中醫,雖然在工作態度上不算很積極,醫德卻還是有的,到不至於出現草菅人命的醫案。
由鑑於此,阿豆直接從神農氏中醫學院、也就是頒發中醫證書的機關那裡,要來了一份通報批評。
這麼一來後,六位年輕中醫的工作面貌立刻就有了翻天覆地般的改觀,當然了,這都是被逼的。一般來說,兩個通報批評之後,就要重新考核一次中醫資格了。這年頭,中醫資格比六級英語證書還要難考,如果不想再過一次獨木橋的話,就只能好好工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的通報批評,維持時間是三個月,並且不計入檔案。
不記錄檔案,主要是考慮到,剛出來的中醫都是年輕人,又有誰不會犯點小錯誤呢?所以說,通報批評既是警告,也是給年輕人一種改變錯誤的機會